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7
    • 财富4
    • 积分912
    • 经验33302
    • 文章1028
    • 注册2006-08-14
    对毓文宗亲提供的谱上的一段话的理解
    听说我们网上出现了庆余公第三子的信息,我好不容易找来了毓文宗亲提供的族谱予以拜读。其中《石背曾氏家谱叙并世泽堂记》有这样一句话云:景发公之所自出及受姓之始由庐陵徙武平至信丰。这句话尚好理解,也好像得到了毓文宗亲在论坛上留言的印证。由此分析,孝敬公应该是庆余公留在庐陵的一个儿子,可能本来应该有祖聪公一派看祖屋、守祖茔的责任的,后来不知因为什么原委,又南迁到福建之武平了。由此看来,孝敬公一派与庆余公有血缘关系,但与大湖田地方倒没有什么纠葛了。
    [ 此贴最后由曾繁亮营前在2010-4-1 4:29:02编辑过 ]
    雍正壬子年67派祖偃禹公从惠州和平县仁义图彭镇约寨下堡大岭下迁江西上犹浊水坑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5
      • 财富1
      • 积分692
      • 经验97668
      • 文章691
      • 注册2006-11-24
           毓文提供的手抄本族谱介绍庆余公时有这么一段话:“一谱二子升、诚,一谱一子升,一谱一子敬,一谱五子升、诚、敬、茂、樁,查各旧谱及世袭谱,均三子,余删”,可见信封修谱时也是遇到有几种版本的族谱的,他们那里只选择了庆余生三子的那种说法。
      73派昭.34珪,40崇邺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
        • 积分692
        • 经验47503
        • 文章652
        • 注册2009-11-07
        看来不仅颢公有多少个儿子没有搞清楚,连庆余公有多少个儿子也没有搞清楚,修谱的先辈留下还有多少疑难问题呢?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000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