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37
    • 经验180
    • 文章33
    • 注册2006-09-05
    曾祥裕论文《风水学中的健康理念》收入《风水文化论丛》
    曾祥裕论文《风水学中的健康理念》收入《风水文化论丛》
    该论文融入易理、医理  [FACE=Verdana][SIZE=3]
    [IMGA=0,absMiddle]http://www.gzyyfs.com/edit/UploadFile/200872618583410.jpg[/IMGA][/FACE][/SIZE][FACE=Verdana]
    [SIZE=3]  近日,曾祥裕论文《风水学中的健康理念》收入《风水文化论丛》。
        赣州杨筠松文化研究会将第一、第二两届中国赣州杨仙岭(杨筠松)风水文化与旅游开发国际学术研讨会征集的有关风水文化方面的论文,择优精编成《风水文化论丛》一书,已由大众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该书分为“风水探源”、“杨公风水”、“客家风水”和“建筑风水”四大部分,共50多篇40多万字。该书融理论性及知识性、科学性与实践性于一体,观点新颖,论述精辟,图文并茂,装帧精美,具有可读性、实用性和收藏性。
        曾祥裕传承祖先曾文迪风水真谛,结合所学中医知识,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融会贯通,运用于实践中为人们调整内外环境风水,收到明显成效。在该篇论文中曾祥裕指出,一个不同风水之地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的影响。所以,审视风水宝地首先要选择有利人身心健康的生活环境。毕竟人是世上最宝贵的财富,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也是枉然。
        [FACE=黑体]论文附后:
    [/FACE]  [FACE=黑体]风水学中的健康理念
    [/FACE][/SIZE][SIZE=3]        [/SIZE]
    [SIZE=3]        赣州风水养生堂  曾祥裕  [/SIZE]
    [SIZE=3]  [/SIZE][FACE=隶书][SIZE=4]风水学是古人选择和处理环境的一门学问。其本义是择吉而居,所谓吉的因素除了所居之地安全和便于生活和生产外,还要有利身心健康。纵观风水学中有不少健康理念至今对指导我们适应环境和改变环境有帮助。[/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FACE=黑体]风水学中的健康理念体现天人合一[/FACE][/SIZE][/FACE]
    [FACE=隶书][SIZE=4] 由于古代风水学的基础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的阴阳与元气说之上的,所以自然而然的将“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思想作为融贯整个风水学的灵魂。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发现太阳、月亮及28星宿及金木水土火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以及它们同地球昼夜节令变化和灾情间的关系。在古人看来,天地的运动直接与人的生长相关。《履园丛话》说:“人身似一小天地,阴阳五行,四时八节,一身之中皆能运用,”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人体与宇宙同构。天地分为阴阳,人体亦分阴阳。天地有五星五岳,人体亦有五官、五脏。天分成十天干,表示地球绕太阳转一圈,人亦对应有十指。地分为十二地支,表示一年月亮绕地球十二圈,人亦对应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十二皮部……人的整个经络系统随着时间的先后,年、月、日、时辰,周期性地气血流汪,盛衰开合,人应时辰月令,这一切都暗示着我们,人类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它凝聚着整个宇宙的生命,人体完全是与宇宙相合的,人体之气与宇宙之气以交流的。[/FACE][/SIZE]
    [FACE=隶书][SIZE=4]“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天地与初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元气在宇宙天地间回荡,气在人体中聚合,人实际上被视为自然生态链的一环,与大自然相比,人是渺小的。人生存中的任何活动要吻合于自然,要取得与天地自然的合谐相处。因此,要避免在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气息与环境中生活,人的建筑活动就要利于自然的合谐。[/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如果人类生活在一个与天时不宜,且无地利之环境中,则难免因不适应而生病。人之所以患病,是由于天地人失应而致。《灵枢 .百病始生篇》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这就是说,人之所以生病,是由于天气、地气、人体三个方面的因素形成的,三者缺少不可。人在天地之中,天地人相应则和,天地人失应则病,天地人无应则死。古人很聪明,早就观察到天地动人亦动,人之动天地动,故人与天地之间有顺逆之分,生死之缘,多有相关。天文、地理、气象、物候、生态、时序、音律、人事等诸多方面对于人体均有影响,也均可令人体致病,故不独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不内外三因为然。仅就与风水有关的地理状况,不合适也成为致病因素,即所谓的地因致病。地因有地状、地位、地势、地形、地向、地产、地气的不同因素。它们对于人体发病具有深刻的影响。如王冰所言:“地高处则燥,下处则湿”、“然地固有弓形、川蛇形、川月形、川地势不同,生杀荣枯地同而天异。凡此之类,有离向、丙向、乙向、震向处,则春气早至秋气晚至。......有丁向、坤向、庚向、兑向、辛向、乾向、坎向、艮向处秋气早至,春气晚至。......所谓带山之地也,审观向背,气候可知。寒凉之地,腠理开少闭多,......湿热之地,腠理开多而闭少。”地之向阳处,阳气不散令人易致腹胀。背阴处,阴气盈盛,令人易伤寒。“[/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再就是不同的地质,具有不同的场力,也就具有不同的地气。例如,在磁铁富、集和缺少的地区,磁场烽或大或小,便有时对人体造成不同的影响而致病。特别在高磁力高辐射地区,有的几不为不毛之地,从而会导致人体心脑精神等各方面的疾病。[/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现代无论是人文地理学,还是人生地理学,都提出“人地相关论”的重要观点。自然与人的统一性,自然与人的适应性,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这亦同中国风水学之“天人感应”。自然实际上决定了人类的发展,环境同时也在主宰着人的活动、发展及分布。地理学家认为人口潜力与重力场有共同性,经济发展曲线与人口增长曲线、生物的生长曲线分布相似。人口移动可用万有引力说明。这一切足与风水学的论点相同。
      心理学家卢因认为“微观行为是由环境和各个因素造成的,而宏观行为是由环境整体引起的。”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密切相关。人的行为、思想、性格、身体及家庭、事业都与环境有着绝对密切的关系,这就是中国风水学一再论证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文明的程度提高,使人类愈来愈重视环境地理学之研究。医学地理学、环境医学、健康地理学、疾病地理学,都在提示人类环境与地理对生存之重要。
      一、与环境生物因素相关疾病地理,如血吸虫地理、疟疾地理、黑热病地理、出血热地理、甲肝地理等。
      二、与环境化学因素有关的有,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克山病等。
       三、与环境物理因素有关的疾病地理,如高原疾病地理、海洋疾病地理、热带疾病地理等。
    人们在研究生命现象的过程中,发现有属长寿地理、保健地理、营养地理、疗养地理的。山区有利于高血压、胃溃疡病、动脉硬化、心血管病的疗养与康复。海边则有利于肺病、贫血、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地理的变化、自然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往往使人类猝不及防,也使人类不得不深思。
     [/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风水学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已式微。一般的社会公众并不把环境生存健康问题,当成一种认真的学问。然而,现在人们开始从新的审视角度研究,完全是受西方当代社会思潮影响的结果。欧美经过工业革命后,从独特的角度开始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现代生活中的三P问题,即贫穷、人口和环境问题(Poverty / Pollution / Population)让西方的智者们认识到:住宅不仅是装满各种电线和设备的机器,建筑本身是有灵性的,有生命的。[/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学者们在此思想驱动下,发现的确存在一种“住宅病”,即人体30多种疾病直接同住宅有关。[/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城市规划学者们也发现,城市内的热光声处理和绿化、水体、风向以及人聚环境和休闲环境设计,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甚至城市的兴衰。[/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人类在努力改变地理、气场与环境的同时,与宇宙气场养生学类似的学科相继兴起,如“生态气场优选学”,“环境场优选学”等。这些学科系统地阐述了“生态建筑”、“生物住宅”、“文明建筑”等论点。[/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由此说来,一个不同风水之地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的影响。所以,审视风水宝地首先要选择有利人身心健康的生活环境。毕竟人是世上最宝贵的财富,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也是枉然。
       
       [FACE=黑体]    健康理念之一:向阳而居[/FACE][/SIZE][/FACE]
    [FACE=隶书][SIZE=4]   向阳,是取维持生命三要素阳光、空气、水中的阳光。早在原始社会,中国先民就按照坐北朝南的方向修建村落房屋,考古发现的绝大多数房屋都是大门朝南。到了商周时期,测量方向是选择环境的先行步骤,《诗经 公刘》云:即景乃冈,相其阴阳。因为,中国处于地球北半球,亚欧大陆东部,大部分陆地位于北回归线(北纬23~26度)以北,一年四季的阳光都是由南方射入。朝南的房子便于采取阳光。[/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风水名著《雪心赋》指出:“要明分合之势,须审向之宜”。向背,即代表“阴阳”之意,文中认为,只有住在阳气兴旺之处,才能安居乐业。《宅经》等风水经典中也无不重视大门立向位于向阳之处。据作者考证向东(阳向)三个座度(甲卯乙)之风水应用,认为“紫气东来”,可接受更多的阳光,故古人在兴建房屋时尽可能将大门、客房、天井等重要设施建于东方(阳方)。
      [/FACE][/SIZE][FACE=隶书][SIZE=4]阳光对人的健康好处:一是可以取暖,冬季时,南房比北房的温度高1至2度;二是有利于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小儿常晒太阳可预防佝偻病;三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尤其对经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有较强的灭菌作用;四是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坐北朝南,不仅是为了采光,还为了避风。中国的地势决定了其气候为季风型。冬天有西伯利亚的寒流,夏天有太平洋的凉风,一年四季风向变换不定。 [/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风有阴风与阳风之别。清末何光廷在《地学指正》中云:“平阳原不畏风,然有阴阳之别,向东向南所受者温风、暖风,谓之阳风,则无妨。向西向北所受者凉风、寒风,谓之阴风,直有近案遮拦,否则风吹骨寒,主家道败衰丁稀。”这就是要避免西北风。[/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风水学上向阳原则,择宅坐向坐北朝南,是对自然现象的正确认识,顺应天道,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光华,颐养身体,陶冶情操,地灵方出人杰。 但是中国人讲中庸之道,虽认为阳光是人类安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阳光太强也有害身体,如《相宅经篡》称,阳光太胜者,又易退败。[/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FACE=黑体]  健康理念之二   相地的美恶[/FACE][/SIZE][/FACE]
    [FACE=隶书][SIZE=4]    风水学上不仅重视观察所择之地的来龙气势和周围峰峦形状高耸秀丽与否,还对所选之地的土壤质量也不忽视。因为深藏土地内层的物质对人体身体健康有着直接影响。[/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我们不时可看到媒体上报道某地因居住环境中的土壤中含有矿物质或重金属以及放射性元素,对当地民众健康造成危害的消息。[/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人们认识到人的健康也来自于土壤健康。以中国台湾省南部北门乡著名的乌脚病为例,几个世纪以来,都未能找出病因,直到近代科学家不断的研究后,才发现原来的祸根就是流经该地区的土壤中的地下水污染了土壤,含坤太高,人们饮用这种污染的水和在上面收获的农作物都对人体有害。[/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此外,在山西、陕西、河北等地的黄土高原,由于土壤中含氟量太高,在经过雨水冲刷与河流携带下,大量积聚在低洼的台地上,造成该区农作物吸收后,也含有高量的氟,于是农作物经地当地居民食用后不少人就患上了氟中毒之类的疾病。[/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从环境保护的目的来看,人类的活动如森林采伐,施放杀虫刹与除草剂,化学肥料,以及重金属、放射性污染等等对于土壤动物都有一定的影响。我们研究清楚土壤动物对各类污染物的反应特点后,就不难找出指示生物。一般说来凡土壤动物多样性丰富的地方,往往也是土壤健康的表现。[/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对于居住土壤吉凶的检测,古代风水术中就有闻土辩气法来相地,如《地理大全》说,山皮之土,曾经日曝雨淋,其味不可辨;只开井之土可辨之,若其味自然袭人,如有一股清香,入人五脏与人调和,如芝兰参岑,扑鼻可爱者,"贵穴”也。若如牛泓、猪涔,臭秽难当,人皆厌恶者,贱矣,用之必凶。这种以感官相土的办法虽然原始,但是有其科学性、实用性。[/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联想现在人们择居往往避开有污染的地方,就是为寻求一种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了让所居环境适宜人类生存,就要培养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激发营造和谐大自然的情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让自己的生活垃圾再度污染环境。 城市建设和乡村建设中,人们挖沙取石,破坏了生态环境;农民在喷洒农药中,造成了大气污染;淀粉厂在加工土豆的过程中,排放的废水造成了水污染和土地污染,其它的工厂在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水、废渣、废气造成了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这都是人类作践自己的生命健康的行为。
       
            [FACE=黑体]  健康理念之三  寻找一个好气场[/FACE][/SIZE][/FACE]
    [FACE=隶书][SIZE=4]    中国古代建筑受风水影响最大的就是追求一个适宜的大地气场,即对人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的外环境。这个环境要山青水绣,风调雨顺。因为有山便有“骨”,有水便能“活”,山水相匹,相得益彰。[/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所以,几乎所有风水环境均讲究山水相配,并按照一定的风水空间结构进行组合。为什幺许多风水地能成为人们修心养性、休养生息的理想场所呢?原因在于其山水组合合理,能给人一种幽雅舒适旷神怕的感觉。从这种意义上讲,“地灵人杰”并不是没有道理的。难怪乎人们会孜孜以求地追求合理组合的山水环境。
        [/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风水说中用气来解释自然环境,在人与天地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只要按照气的运动变化规律,也就是按照自然的秩序,求得与天地和自然万物合谐,就会获得平安与快乐,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风水选址的基本意义就是为人类寻找适当的居地。而藏着天地间生气之地域,即为人类生长繁衍的理想居地。[/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概括地说,风水理论的一切具体措施也就是围绕如何寻生气之凝聚点,如何迎气、纳气、聚气,通过 对宇宙天地之气的迎合、引导和顺应,使人体之气与之产生合谐,从而有助于改善居住环境,保证人类的身心健康及后世的昌盛。从这种意上看,风水可以说正是使宇宙之气与人体之气和合的艺术。[/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从《葬书》及唐代以前,特别是形派经典中,我们可以看到找气过程实际上经历了一系列的简化,而这种简化是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的。在天地关系上,天是阳,地属阴,“阳以相阴,阴以含阳”(《青囊经》),地是天之气的承受者,从而简化了仰观天象的工作;而通过警告主人要端正德行使人道对气的影响成为一个限定因素而不必在择穴过程中考虑;四季交替实际上也是一种无所不在的恒常因子,可在具体的辩穴中简略;剩下的便是“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奋而为雷,降而为雨,行于地中而为生气。”(《葬书》)。所以生气就在地中,并随地形而走,“丘垅之骨,冈阜之枝,气之所随”(《葬书》)。从而使找生气的工作集中在俯察地形上。而大地茫茫,江河纵横,气脉之来往周流,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生气仍可望而不可得,所以,“风水说”又以“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为判据,通过选择和设计“藏风界水”之地使形(即气)止气蓄。[/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至此,中国哲学中的"气"才真正成为一个可操作的系统,这是一个因形察气——将功能问题转化为结构问题。 [/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是对其功能的研究。气作为综合的功能流,是无形、无嗅和不断流变的,对气本身很难直接把握。在“风水说”中则通过气与形的关系,“因形察气”,把功能的问题转化为空间结构的问题来讨论。“风水说”的这一特点尤应引起景观生态学研究领域的重视。关于景观的空间等级分布及景观结构,Zonneveld(1972)的生态区——地相——地系——总体景观等级划分和Forman等(1986)的以斑块、走廊等为基本元素的结构研究途径,都是以相对均相的地段和生态系统为基本单位的,实质上仍是一种还原和分析的途径。而在“风水说”中,穴场是一个由沙水环抱的整体空间单元,而不是一个均相的地段或生态系统,穴、沙、水和龙的关系不是一个等级、分类的序列,而是一个有机构成序列。风水说一开始就没有把"龙"肢解为相对均相的"部分",再来研究"部分"之间的关系,而是在有机整体上寻找另一有机整体一-穴。 [/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在实践中,具体可通过龙、穴、沙、水和向五个方面寻找和调控生气。就山地而言,山脉为龙,“委宛自复,回环重复;若距而侯也,若揽而有也;欲进而却,欲止而深;来积止聚,冲阳和阴;土高水深,郁草茂林。贵若千乘,富如万金”(《葬书》)。即山势连绵起伏,蜿蜒回环,土厚水丰,植被茂密者即为有生气之龙。而以童山(无植被之山)、断山、石山、过山(山脉僵直)和独山为不能“藏风世界”,没有生气的山。水与山不可分离,两山之间必有一水,所以,山势委宛自复,水也自然回环有情,源远流长。既有山环水抱,形止气蓄的真龙,其中便有真穴。并强调了一个“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葬书》)的穴前清流屈曲,两侧护沙环抱的理想风水意象模式 。这样的穴场模式与龙脉(整体山水结构)及合适的朝向相结合,便构成了理想风水的总体景观模式 。这种结构具有最佳的功能——生气最旺。  
        按照现代科学技术理论来解读“气场”,在于理解风水学理论的核心“气”。调整风水,实际上就是选择适宜的气场。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气”实际上就是由超微粒子、电磁波等所构成一种特殊的场,包括物理场、生物场等。这种场是客观的、物质的。因此,风水学理论与现代科学之间自然地发生着一种密切的联系。[/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风水学中影响人的“气场”,来自于“内”“外”两个方面。“内”的方面,包括地球自身的地磁场的作用。地磁场的磁力线的汇聚的某些点,常常会形成磁场作用较强的一些“穴”。这些地理上的“点”和“穴”,在风水学理论与实践中就发挥着特别的作用。从“外”的方面来说,则主要是宇宙能量、宇宙中的超微粒子包括宇宙射线等对地球的影晌。   [/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1978年的诺贝尔物理奖颁发给美国的两位射电天文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他们通过自己长期的观察研究,发现了一种来自宇宙深处的,并且弥漫于整个宇宙太空的微波辐射现象,即4080兆赫的宇宙微波。这是在宇宙创生时就充满于太空的一种微波辐射,是一种宇宙原始的能量。它对地球生物圈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根据科学研究和全息生物学理论证明,人体自身就是宇宙全息生物学中的组成部分,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小宇宙”。这也就是中国传统风水理论中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气功健身活动,一般认为具有开发智慧与保健身体的功用。人体在气功的安静冥想状态时,能够产生一种生电、生物场。据对气功外气的测试,已经发现有微波、远红外线等超微粒子流的存在。气功中的采气,应该被看作是对宇宙超微粒子及微波能量的一种接纳。地球上的各种地貌形态,包括各种人工建筑物的组合形状,都会对来自宇宙的微波辐射能量产生某种接纳或反射的效果,因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气场。中国传统风水学中强调“山环水抱必有气”,就相当于构成了一种铁锅型的环抱的接受微波天线的地貌,这是一种兼具接受与聚气的好气场。   古代各地修建的“文笔塔”也起到这种接受微波天线的效用。现代建筑的一些林立的大厦,也是类似于这样的微波天线。此外,海环水聚之处,群山中的盆地,往往也都有着这样良好的接受效果,气场较好。[/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再如各种植物,也都以自己的方式构筑了这种吸纳微波的天线。植物的叶子,大多数是勺状的,并且向着天空,以“V”型天线状展开。植物的枝冠形状,也是向着天空伸展。植物的花,大多是喇叭形的,这些,都是为了尽量多的采纳宇宙能量。[/FACE][/SIZE]
    [FACE=隶书][SIZE=4]  综上所述,风水有气场可寻,不是空中楼阁。[/FACE][/SIZE]
    [/FACE][FACE=隶书][SIZE=4]  风水中健康理念还有许多,本文仅为抛砖引玉之意,以唤起风水研究者,从多视角解读风水的内涵,从中挖掘出有利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积极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服务。
    [/FACE][/SIZE][/TD][/TR][/TABLE]
    [ 此帖最后由曾昭演在2008-7-26 21:29:47从 圣贤后裔交流 转移过来 ]
    曾祥裕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