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334
    • 经验3793
    • 文章219
    • 注册2006-10-06
    《中华儒商始祖——子贡》序 一、序二与后记
     
    [IMG]http://www.xunxian.gov.cn/images/子贡.jpg[/IMG]
    [COLOR=#ff0000]《中华儒商始祖——子贡》序 一、序二与后记[/COLOR][ALIGN=center] [/ALIGN]
    [FACE=黑体][SIZE=4]   《中华儒商始祖——子贡》序 一    浚县殷商时称黎,西汉初置黎阳县,明初改称浚县。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名胜古迹遍布,文化积淀深厚,文化名人层出不穷,子贡便是其中一位。[/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公元前520年——前456年),卫国黎(今浚县)人,他17岁拜孔子为师,深得孔子学说真谛和儒家思想精髓,成为孔门高徒,他不仅为传播儒家学说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且开创了战国纵横家之先河,还投身商海,成为中华儒商始祖。[/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推崇儒学,使孔子名扬天下。司马迁说:“夫使孔子名布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史记·货殖列传》)这就是说,在传播儒家理论和政治主张方面贡献最大的,当为子贡。孔子的学说,在当时由于各种原因,受到一些人毁谤和贬低,孔子本人也常遭厄运,关键时刻,子贡总是挺身而出,捍卫孔子的学说,这在《论语》、《孔子家语》等典籍中都有记述。孔子去世之后,别的弟子守墓3年,独子贡 结庐守墓尽孝6年,留下了尊师重教的千古佳话。 [/SIZE][/FACE][SIZE=3]
    [FACE=黑体][SIZE=4]    游说列国,首开纵横家之先河。子贡具有“能言善辩”的先天才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说:“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由于子贡具有能言善辩的先天素质,他又有“得素衣缟冠,使其两国之间,不持尺寸之兵,升斗之粮,使两国亲如兄弟”(《韩诗外传·卷九》)的外交理想,再加上孔子对他的培养,使他很快成为一位出色的外交家,取得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外交胜利。公元前489年,孔子和他的弟子“在陈绝粮”时,孔子派子贡到楚国求兵营救,结果是“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史记·仲尼弟子列传》)[/SIZE]
    [FACE=黑体][SIZE=4][/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公元前483年,齐国的田常作乱于齐,想先出兵伐鲁,子贡为免除孔子怀国之忧,自告奋勇出使齐、鲁、吴、越、晋等国(他攻心为上,引齐伐吴;投其所好,诱吴救鲁;设身处地,说越攻吴,鼓动晋侯,备战吴军)。结果吴军在攻晋中大败,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乘势伐吴,灭了吴国。灭吴三年后,越国称霸东方。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这一历史事变:“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SIZE][/FACE]
    [/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经商致富,成为儒商始祖。 儒商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商人,孔子开创了儒学,而子贡是孔子最优秀的学生,孔子门下,“七十子徒,赐最为饶益。”(《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可见,在中国历史上,富翁同时又是学者,应当首推子贡。孔子称赞他“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论语·先进》)“子贡善居积,意贵贱之期,数得其时,故货殖多,富比陶朱。”(《论衡·知实》)子贡到各国做买卖,往往和“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抗礼。”(《史记·货殖列传》)子贡虽然家累千金,但他“富而不骄”、“富而好礼”,《吕氏春秋》、《说苑》、《孔子家语》等典籍都记述了子贡自己掏巨资,赎回一批鲁国奴隶的善举。可见,子贡是一个“愽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的儒商。子贡是孔子周游列国的财力支持者。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所用基本上是子贡负担的。“孔子和大商人子贡生活在一起,至少是子贡做买卖,供给周游列国的孔子和同门。”(吴慧:《中国古代商业史》)没有子贡财力上的支持,孔子周游列国是难以进行的。[/SIZE][/FACE]
    [FACE=黑体][SIZE=4][/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由于子贡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其行为和思想被后人奉为楷模和广为传承。历代封建官府在祭孔时,也给子贡祭祀和封赐,并对子贡不断追加谥号,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子贡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黎阳公”,不久又改封为“黎公”。他的经商理念历来倍受商界崇奉,“陶朱事业,端木生涯”、“经商不让陶朱富,货殖当属子贡贤”的佳句流传至今。“楷模”、“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按兵不动”、“分庭抗礼”、“难能可贵”、“温良恭俭让”等与子贡有关的成语典故至今仍被我们挂在嘴边。[/SIZE][/FACE]
    [FACE=黑体][SIZE=4][/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子贡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儒商始祖文化影响更加深远。子贡作为儒商始祖,奠定了中化儒商文化基础,他的经商理念,有着精深的文化内涵。他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他的格言是“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公治长》)“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做到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互相尊重,互不伤害,互惠互利,平等相处。他以诚信为本,在《论语》中,多处记载着子贡与孔子探讨“信”的问题,深知“信”乃立足之本,没有了信,一切都不可能存在,极力奉行“言必信、行必果”,使他在经商中羸得了很好的信誉,立于不败之地。他“不受命”,敢为人先,掌握了商道规律,达到了“忆则屡中”的经商的最高境地。他崇仁立德,“富而无骄”,“施民济众”,《盐铁论·贫富》中记载:“子贡以著积显于诸侯,陶朱公以货殖尊于当世。富者交焉,贫者赡焉。故上自人君,下及布衣之士,莫不戴其德,称其仁。”这就是说,子贡和陶朱公都因货殖发财而名扬于世,他们交往富者,同时也帮助和抚恤贫者,所以上自君王,下至平民,没有一个不得到他们的好处,从而也都称颂他们的仁德。我们从子贡的经商之道中,可以看出,诚信是儒商文化的真谛,儒商应有“两种素质”,即本身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适应商场的本领;“两种水平”,即具备义利兼顾,义中取利的正确义利观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儒商始祖子贡的经商之道中有许多精粹,认真研究吸纳其中精华,对推动儒商品格的重塑和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已涌现一大批儒商,儒商现象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儒商文化是与世界文明合作与对话的平台,儒家智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仍然有其现实价值。儒商文化不但没有过时,而且其中的一些观念与全球伦理遥相呼应,如:先义后利,义中取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诚信经营;博施于民,回报社会等。有这么一个意味深长的例子,日本第一银行首任总裁涩泽荣一,以及天皇教席三鸟中洲,根据子贡儒商的身份,试图从儒家经典《孔语》中破译子贡的经商之道。他们研读《论语》之后,都说过这样的话:“《论语》中有算盘,算盘中有《论语》。”日本作家井上靖十多年前在小说《孔子》中说:“目前,在孔门的高弟中,对子贡的研究最为落后,我想不久的将来他可能居于孔门研究中心。” [/SIZE][/FACE]
    [FACE=黑体][SIZE=4][/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子贡的历史性贡献是浚县文化史的骄傲。他的外交谋略、尊师敬长的精神,特别是经商理念,在当时具有划时代意义,今天,仍然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化遗产,也给我们留下了具有巨大开发价值的一座文化富矿。在《中华儒商始祖——子贡》的出版发行之际,我作为远离乡梓的游子,深表祝贺,相信它在促进儒商始祖文化研究、传承儒商精神、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诸方面起到重要作用。[/SIZE][/FACE]
    [FACE=黑体][SIZE=4][/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中冶集团总经理:王为民(手书)[/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2009年11月10日[/SIZE][/FACE]
    [FACE=黑体][SIZE=4][/SIZE][/FACE]
    [FACE=黑体][SIZE=4][/SIZE][/FACE]
    [FACE=黑体][SIZE=3][/SIZE][/FACE]
     [ALIGN=center][FACE=黑体][SIZE=4][B]《中华儒商始祖——子贡》序 二

    [/B]中共浚县县委书记 :李彦军[/FACE][/SIZE][/ALIGN][ALIGN=center][FACE=黑体][SIZE=4][/SIZE][/FACE] [/ALIGN]
    [FACE=黑体][SIZE=4]     商之行始于谁,说法不一,儒之名则始于孔子,那么,把商和儒完美结合起来的人,无疑则始于孔子的高足弟子端木子贡。[/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两千多年来,子贡一直被儒商尊崇为始祖,一直被民间敬祀为财神。子贡的儒商文化铸就了中国古代商业史的最辉煌篇章,子贡的道德风范也历来被人们奉作楷模。历代讴歌子贡的诗文不计其数。宋代著名文学家辛弃疾在《临江仙》词中曰:“从人贤子贡,自欲学周公。”在民间和商人中,“经商不让陶朱富,货殖当属子贡贤”的佳句至今仍广为流传。[/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流水有源,文化有根。子贡能成为儒商始祖,除了他自身具备的素质外,恐怕还得益于故乡经商风尚对他的深刻影响。子贡出生在卫国黎地(今河南浚县)。《诗经·卫风·氓》这样吟唱:“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我们可以从诗中男子借口买丝、涉淇 水、会情人、谈婚事的风俗画卷中,感受当时经商风气的浓烈。诗中的顿丘,在今浚县屯子镇蒋村附近。顿丘曾是历史上繁华的商业城邑。司马贞《索隐》引《尚书大传》云:“贩于顿丘,就是负夏。”舜根据季节不同,价格差异,在各地奔走贩卖,获取经济利益。《帝王世纪》云:“帝有虞氏……始迁于负夏,贩于顿丘,债于传虚。”《尸子》记载更加详细:“顿丘买贵,于是贩于顿丘;传虚卖贱,于是债于传虚。”顿丘一带物价较贵,舜就从物价便宜的传虚买货物在顿丘贩卖。由此可见,五帝末期,顿丘已成为商业圣地了。[/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子贡所处的春秋占国交际时期,是中国工商业开始兴起并逐渐走向繁荣的时期,子贡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投身商场,大展身手,成为中华儒商始祖。富了后他不忘回报社会,在普济众生的同时,无私资助孔子周游列国,极力传播儒家理论和政治主张,使孔子名满天下。[/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文化有根,文化又是没有疆界的。新时期以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子贡文化研究,特别是其儒商文化引起国内外商界的关注和重视。和平与发展是新世纪的主流,也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子贡化干戈为玉帛的外交思想和崇仁立德、以信为本、义中取利的经商原则,与今天人类的理想是吻合的;他“不受命”,敢为人先的精神永远是我们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中华儒商始祖——子贡》这本书,是对子贡儒商文化研究的一个新成果,它的出版发行,必将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丰富浚县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促进浚县文化事业的发展上起到积极作用。[/SIZE][/FACE]
    [FACE=黑体][SIZE=4][/SIZE][/FACE]
    [FACE=黑体][SIZE=4][/SIZE][/FACE] [ALIGN=center][B][FACE=黑体][SIZE=4]《中华儒商始祖——子贡》 后记[/SIZE][/FACE][/B][/ALIGN][ALIGN=center][B][FACE=黑体][SIZE=4][/SIZE][/FACE][/B] [/ALIGN][ALIGN=center][FACE=黑体][SIZE=4]马金章[/SIZE][/FACE][/ALIGN][ALIGN=center][FACE=黑体][SIZE=4][/SIZE][/FACE] [/ALIGN]
    [FACE=黑体][SIZE=4]     关注先贤子贡,已有20多年了。1986年初,我从部队转业到故乡浚县后,听到最多的历史名人故事就是子贡的了,加之家就在县城南街住,离子贡祠不远,平日就没少去子贡祠。其实,那仅是子贡祠的遗址了,昔日祠堂的容貌只能从老一茬人的口头传说里、从地方志的文字描述里、从子贡后裔保存的“子贡手植楷”残骸和《子贡手植楷碑》以及几张发黄的子贡祠旧照片中追寻了。[/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当今世上,或许楷树是最富文化意蕴的树木了,如果对树木可称圣的话,楷树当之无愧。相传,“子贡手植楷”天下仅两株,一株在曲阜孔林,一株在浚县。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子贡作为孔子最忠诚的弟子,他悲痛欲绝。下葬那天,子贡伤痛无比,稽颡泣血,一只哀杖已不能支撑他的躯体,他双手各持一支。孔子的棺材入土后,子贡手拄的两枝哀杖,已深深扎进土里拔不出来了。孔子弟子守孝三年离去后,子贡为报师恩,便在老师墓旁搭庵结庐又守三年。守墓期间,两枝入土的哀杖生根发芽成活了,这树说柳不是柳,说槐不是槐,十分罕见,子贡给这树起名楷树。子贡守墓六年准备回家的时候,把孔子坟前那两棵楷树带回故里一棵,栽在了自家院内,以志朝夕不忘师恩,从此,这棵楷树便在浚县扎了根,它根深叶茂,枝繁干粗,盘若虬龙,凌云擎空,主干四人才能合围抱拢,这株“子贡手植楷”一直生长了2400多个春秋。[/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神物护兮淑气滋,[/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铁柯偃盖老龙枝。[/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风霜历尽几千载,[/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疑似当年庐墓时。[/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这是古人咏子贡植楷的《古楷》诗。在历代典籍记载中,吟诵楷树的诗文不计其数,《水经注》云:“孔子既没,葬于泗上……惟子贡又独居三年。手植楷树,至今犹存。”《康熙字典》曰:“楷树生于孔子冢”。孔子后裔元朝孔刘在《至正直记》中记载:“楷木唯吾祖陵有之,音与皆同。”清代著名剧作家、孔子后代孔尚任曾向乾隆皇帝介绍楷树的好处:“楷木可为杖,又可为棋,其萌可为蔬,又可为茶,其瘿(树干隆起如瘤之外)可为瓢其籽榨油可为膏烛。”[/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楷树不仅成为历代文人雅士吟咏的永久性题材,而且围绕着楷树、围绕着子贡,相伴相生了许多传说佳话。[/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楷树不仅是孔子精神的化身,又是子贡道德风范的写照,同时,也成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挺拔向上的文化符号。[/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楷树有枯荣,风范传世长。子贡,这位先贤,不仅生前经历传奇、地位显赫,而且死后仍被后人传颂。一部《论语》,提到子贡达38处,有9处是其独立言论;惜墨如金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孟子仅用了215字,而记载子贡言行高达4812字,可见子贡在其心目中的分量。[/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子贡的经商之道,外交谋略,尊师敬长的精神,在当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今天,仍然是我们不可多得的珍贵文化遗产,特别是子贡的儒商文化,更是可深入开掘的一脉文化富矿。子贡作为儒商始祖,奠定了中华儒商文化的基础,他的经商理念,有着精深的文化内涵,他“不受命”敢为人先,掌握了商道规律,达到了“亿则屡中”的境地:他以诚信为本,在商场中赢得了很好的信誉,使其立于不败之地:他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 做到推己及人,互相尊重,互惠互利;他“富而无骄”,“博施于民而能济众”,慷慨回报社会,达到经商的最高境界。“陶朱事业,端木生涯”,“经商不让陶朱富,货殖当推子贡贤”,“既在黎阳学子贡,何必南越法陶朱”,这一幅幅世代流传到今仍被商家推崇选用的名联,足以从一个侧面说明,子贡的儒商文化思想影响深远。[/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儒商始祖故里在浚县,儒商文化之根扎在浚县,儒商文化之流源于浚县,但文化是没疆界的。近些年,不仅高层已开始重视儒商文化研究,而且不少地方盯上了儒商文化的开发价值,孔子故里曲阜学院设了“儒商学院”,武汉巿成立了“子贡书院。去年,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人本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阎雨和北京大学教授翟志高先生到浚县来,他们是为子贡来的。谈话中,阎先生感叹:在北大,那么多国学教授中没有一个讲子贡的;开那么多国学班,也没有一个儒商班,不仅北大,几乎全国高校的工商管理学院,讲的基本是西方的工商管理论,适合东方文化传统,道德观念的理论体,还没有建立起来。我当时从阎先生的语气里听到了焦虑,我从他的脸面上看到了忧郁。与其告别时,太阳已经西坠,令我没有想道的是,他和翟先生竟在薄暮时踏访了子贡墓,这是我几天后在他回京后才知道的,我隐隐产生了几丝愧意,可愧意随之被欣淹没了:中华儒商文化的理论体系,或许不久便可建立起来。使我不由联想到日本作家井上靖十多年前在小说《孔子》中的话:“目前,在孔门的高弟中,对子贡的研究最为落后,我想不久的将来他可能居于孔门研究中心”。当前的情势,或许正在一步一步验证井上靖的预言吧。[/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中华儒商始祖—子贡》的编著出版,得到了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不少同仁朋友的大力支持,王少斌先生为准确再现子贡的精神风骨和历史风貌,翻阅查证大量有关典籍和古代礼俗资料,采用传统写实技法,精心构图,数易其稿,历时两年时间完成了插图50余幅。在此谨向关心本书出版的各位领导,向插图作者王少斌,以及给予大力支持的科达学校董事长宋书选、校长雒艳红和陈景茹、郭英宾、郭素玲、宋松林、马辉、马红彦等先生、女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中州古籍出版社责任编辑孙宝瑞、封面设计杨煤海老师致以深深敬意![/SIZE][/FACE][ALIGN=right][FACE=黑体][SIZE=4]马金章[/SIZE][/FACE][/ALIGN][ALIGN=right][FACE=黑体][SIZE=4]2009年11月25日[/SIZE][/FACE][/ALIGN]
    [FACE=黑体]
    [SIZE=4][/FACE][/SIZE]
    [URL=http://dnfj.photo.hexun.com/81340280_d.html][FACE=黑体][SIZE=4][/SIZE][/FACE][/URL]

    [SIZE=3][URL=http://dnfj.photo.hexun.com/81340372_d.html][FACE=黑体][SIZE=4][/SIZE][/URL][IMGA=0,absMiddle]http://www.zzdmf.com/images/dmyf.jpg[/IMGA][SIZE=3][/SIZE]

    [/SIZE][/FACE]
    端木繁君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334
      • 经验3793
      • 文章219
      • 注册2006-10-06
      《根在浚县》序 一与后记
       
      [IMG]http://www.xunxian.gov.cn/images/根在浚县.jpg[/IMG]
      [COLOR=#ff0000][B]《根在浚县》序一与后记[/B][/COLOR]
      [B][COLOR=#ff0000][/COLOR][/B]
      [B][COLOR=#ff0000][/COLOR][/B] [ALIGN=center][B][FACE=黑体][SIZE=3]《根在浚县》序 一[/SIZE][/FACE][/B][/ALIGN][ALIGN=center][B][FACE=黑体][SIZE=3][/SIZE][/FACE][/B] [/ALIGN]
      [FACE=黑体][SIZE=3]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寻根是人类的天性,寻根意识是当今世界的主要思潮之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想从自己民族和国家的传统文化中寻求济世安邦的良策与先进文化的根源。姓氏寻根,可以说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文化认同,是人性寻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 [/SIZE][/FACE][SIZE=3]
      [FACE=黑体][SIZE=4]    中华的姓氏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一直持续发展的文化,这种悠久、有序、完整的文化现象,积淀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国脉、文脉,形成了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是我们民族独有的宝贵遗产。 [/SIZE]
      [FACE=黑体][SIZE=4]    全球华人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寻根情结:自己的姓氏源自何时何地,本原始祖和得姓始祖究竟是谁,自己的家族经历了怎样的繁衍变迁,有着多少值得传承的家风美德?对于我们这些‘龙的传人’来说,寻根归宗意识更甚于世界其他民族,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伟大凝聚力的血脉之源,是血浓于水的最至诚的精神归宿。 [/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改革开放带来思想的解放、物质的富裕,中华大地出现了“寻根热”。寻根的内容有中华人文始祖的寻根、古代都城及其他城址的寻根、各门类文化寻根、家族寻根等等。其中姓氏寻根是各种文化寻根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得尤其活跃。中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民族姓氏(主要指汉民族姓氏)的根源地,地处中原的河南省自然勇立寻根潮头。二十年多来,河南省各级政府对姓氏寻根问题非常重视,成立了“河南省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等有关的机构团体,积极组织和安排了姓氏寻根方面的活动。许多专家学者对姓氏文化做了大量考察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 [/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有多少姓氏源起河南没有做过统计,专家学者还在进行着积极的研讨。谢钧祥在其《中华百家大姓源流》一书中,对位居前100家大姓的源流进行了详细考研,据其统计,其中有73姓根源全部或部分在河南。现在,学术文化界一般认为中华民族有九大始祖,即伏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少昊、尧、舜、禹。这九大始祖都出自河南。伏羲居于陈地,死后葬于陈地,今河南淮阳有太昊陵,即伏羲墓。炎帝、黄帝本是同父母兄弟,即少典(娶有蛟氏)之子,生于华阳(今河南新郑)。 颛顼高阳氏是黄帝的孙子,他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濮阳)。帝喾高辛氏相传是黄帝的曾孙,居于西亳(今河南偃师)。 尧和舜见于史籍记载的事迹多在山西、山东、河北一带,但他们也都是黄帝的后裔,在河南境内也有活动。尧的遗迹与河南有关系的是其子丹朱被封于丹水,即今河南内乡、淅川境内的丹江。禹建立的最早的国家即在河南,即今河南的禹州。相传大禹治水疏通黄河时曾劈开三门山导水东流,其地即今河南三门峡。中华民族都自谓是炎黄子孙,后世姓氏根源于九大始祖的,当然也可以视为其姓氏之根在河南。[/SIZE][/FACE]
      [FACE=黑体][SIZE=4]    寻根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寻根热潮为河南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大量商机。新郑是轩辕黄帝故里,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在这里举办盛大拜祖活动,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来港、澳、台及全球各地的华人华裔华商社团参加。 淮阳太昊陵为朝祖进香圣地,人们每年二月二至三月三到太昊陵来求神拜祖、祈求伏羲神灵的庇护保佑。此外鹿邑县老子庙会、商丘火神台庙会、沁阳神农庙会、豫南盘古山祭祖庙会等都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的已开发为景区,常年供游客游览。卫辉有林姓始祖比干墓,1993年5月,来自美国、日本、加拿大、泰国、新加坡和台湾、香港、澳门的林氏后裔527人到卫辉市参加“中国卫辉市比干诞辰3085周年纪念会”;刘姓始祖刘累是平顶山市鲁山县人,2004年5月鲁山县举办世界刘氏第四届宗亲大会,刘氏宗亲为刘累公园捐资数百万元;永城芒砀山是刘邦斩蛇起义的地方,2006  4月,“世界刘氏丙戌年祭拜汉高祖刘邦大典”在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举行,来自新加坡、菲律宾、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和国内17个省市区刘氏宗亲代表200余人与会;鹿邑举办李姓宗亲会,叶县举办叶氏宗亲会,孟州举办韩姓宗亲会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恳亲会、宗亲会、祭祖会,在宗亲联谊的基础上,都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商机,促进了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SIZE][/FACE]
      [/SIZE][/FACE][FACE=黑体][SIZE=4]    浚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姓氏寻根就是浚县文化优势之一。几年来,子贡后裔端木氏宗亲祭祖已有一定基础,今年,中国先秦史学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鹤壁市政府、鹤壁市政协主办,浚县政府、浚县政协承办了全国首届子贡儒商文化高峰论坛暨公祭儒商始祖子贡大典,吸引了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及子贡后裔代表400余人参加。《根在浚县》一书的编纂,是浚县姓氏寻根研究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乐见其对浚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谨序。[/SIZE][/FACE]
      [FACE=黑体][SIZE=3]  [/SIZE][/FACE][ALIGN=right][FACE=黑体][SIZE=3]          贾连朝(手写)[/SIZE][/FACE][/ALIGN][ALIGN=right][FACE=黑体][SIZE=3]                                2010 年2月26日[/SIZE][/FACE][/ALIGN][ALIGN=right][FACE=黑体][SIZE=3]
       [/ALIGN][/SIZE][/FACE]
      [FACE=黑体]
      [SIZE=3][/FACE][/SIZE] [ALIGN=center][B][FACE=黑体][SIZE=3]《根在浚县》后记[/SIZE][/FACE][/B][/ALIGN]
      [FACE=黑体][SIZE=3]   [/FACE][/SIZE][FACE=黑体][SIZE=4] 或许是有着悠悠数千年文明史的缘故吧,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寻根问祖情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的根在哪里。浚县是中华民族姓氏主要起源地之一,在寻根热潮中越来越受到古城黎阳游子的关注。端木氏起源于浚县,端木子贡的后裔因避祸和其他原因,有的将复姓简为单姓端、木、贡姓,木姓一支又改为沐姓,端木姓的繁衍发展,形成了一个“黎阳世家”姓氏大家族。农历2月27日,是儒商始祖端木子贡的诞辰,每年这天,来自全国各地的端木、端、木、贡和沐姓的宗亲代表,都要在子贡祠遗址、子贡墓祭拜先祖端木子贡。[/FACE][/SIZE][FACE=黑体][SIZE=4][/SIZE][/FACE]
      [FACE=黑体][SIZE=4][/SIZE][/FACE][FACE=黑体][SIZE=4] 海外游子的心中同样有一个深深的寻根问祖情结。前年春天,浚县县委统战部收到了一封华侨来信,信中情真意切地说:“我是侨居美国的华人,姓都,世代已在广州巿生活几百年。据老人讲,我们祖籍黎阳郡(今浚县),那里究竟有无我们这个都姓呢?如有,我很想找个机会去寻根。”[/FACE][/SIZE][FACE=黑体][SIZE=4][/SIZE][/FACE]
      [FACE=黑体][SIZE=4][/SIZE][/FACE][FACE=黑体][SIZE=4] 正是由于上述事例的不断出现和深刻影响,我们编著《根在浚县》的心愿愈来愈强烈了。[/FACE][/SIZE][FACE=黑体][SIZE=4][/SIZE][/FACE]
      [FACE=黑体][SIZE=4][/SIZE][/FACE][FACE=黑体][SIZE=4] 此书在编著过程中,受到了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了文史朋友的大力帮助,有关姓氏中的贤达人士为编著此书提供了大量材料,原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连朝、浚县县委书记李彦军审阅了书稿,并欣然为本书作序;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理事长赵建军给予了大力支持;端木子贡第80代孙端木庆国、第81代孙端木繁君为编著提供了珍贵资料, 借此书出版之际,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中州古籍出版社责任编辑孙宝瑞、封面设计杨煤海老师深表谢意![/FACE][/SIZE][FACE=黑体][SIZE=4][/SIZE][/FACE]
      [FACE=黑体][SIZE=4][/SIZE][/FACE][FACE=黑体][SIZE=4] 由于受编著者学识局限,加上时间仓促,选题涉及面广,资料匮乏,浚县一些主要姓氏没能收进来,收入集子的也免不了有错讹之处,因此诚恳欢迎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订完善。[/FACE][/SIZE][FACE=黑体][SIZE=4][/SIZE][/FACE][FACE=黑体][SIZE=4]                                                       编 者[/FACE][/SIZE]
      [FACE=黑体][SIZE=4]                                                      2010年5月5日[/FACE][/SIZE]
      [FACE=黑体][SIZE=4][/SIZE][/FACE]
      [URL=http://dnfj.photo.hexun.com/81341409_d.html][SIZE=4][IMG]http://photo19.hexun.com/p/2010/0728/406707/b_863AAC3C32C07DC7D25C75AA825BCBB9.jpg[/IMG][/SIZE][/URL]

      [URL=http://dnfj.photo.hexun.com/81341475_d.html][SIZE=4][IMG]http://photo19.hexun.com/p/2010/0728/406707/b_D5D4B341AE8B7924F540087AF9420141.jpg[/IMG][/SIZE][/URL]

      端木繁君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3
        • 积分149
        • 经验14314
        • 文章129
        • 注册2010-02-11
        早在易中天老师的文章中就了解到子贡先贤善经商但只是据说他也不肯定这种说法   今天又看到介绍子贡先贤关于生前他经商的文章而且是其后人分享  可见这种说法很可信啊   在次谢谢您的分享  
        喜爱研究曾氏族谱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000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