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9
    • 积分580
    • 经验12445
    • 文章480
    • 注册2006-10-24
    本人拙作---看金庸笔下的德化
    [P]看金庸笔下的德化[/P][P][P][ALIGN=center]供稿:德化教育局 发布日期:2004年11月29日 浏览:1081 来源:德化教育网[/ALIGN][/P][/P][P][/P][P][/P][P][P][P][LINE-HEIGHT=200%]  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在其早期作品《书剑恩仇录》中有这样一段故事:红花会当家陈家洛率众南下,欲到福建莆田少林寺了解义父被逐出门户的原因,红花会一行途经德化,竟遇上当年杀害红花会成员徐天宏家人、曾任安徽巡抚的府台方有德,为了追杀方有德,群雄上演了“大闹德化城”的动人情节。
      《书剑恩仇录》在第十九回“心伤殿隅星初落,魂断城头日已昏”中祥细叙述了这段故事。红花会是否曾在福建开展活动,史料不见记载。但金庸在小说中记叙红花会前往莆田少林寺所走的路线却符合福建省德化、仙游、莆田三地的地理位置。仙游县东邻莆田、西接德化,其境内的郊尾镇自古以来就是闽南、闽西通往闽东的重要交通枢纽,可以说,从德化到莆田,郊尾是必经之地。小说讲方有德逃离德化后,“群雄纷纷上马,出德化城东门疾追。”,“当晚群雄在仙游歇夜,次日赶到郊尾”,陈家洛说“这里向北正往莆田少林寺”,从这些描写当中,足见金庸对福建地理知识的精通。
      德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的藏云山麓。小说在第十九回开头写道“又行数天,将近德化城时,行经一座茂密的树林”,契合德化县“地处山区、山多林密”的实际情况。德化自公元993年置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但历来都被称为小县。乾隆12年编撰的《德化县志》序中说:“德化,闽西南(今闽中,偏南)小邑也。肇置后唐长兴间,由晋迄明,代有损益,率隶泉郡。”。按该志记载,德化最初是“邑旧无城”,通过历代建设,才有了规模很小的城区;该志描绘的《县境图》也反映了当时德化县城不大的事实。《书剑恩仇录》的故事发生在乾隆年间,书中写周绮寻找方有德府第时提到“德化城本来不大,不多一会就来到方宅门口”。从这句话看,金庸对当时德化县情的描述显得合情合理,也不知他是基于推测,还是对德化真正有所研究?
      群雄“大闹德化城”的义举是因为方有德欲娶包银凤做第十一房姨太太引起的。周阿三因即将失去心爱恋人包银凤而选择自寻短见的时候,被红花会的人救了下来,当周阿三回答红花会的人提问时,小说写道:“福建话本甚特异”。其实德化人讲的是闽南话,与邻县大田、尤溪、永泰、仙游等地的方言几不相通。红花会这些“北方人”要听懂福建方言本就非常困难,还要他们深谙德化方言,岂不强人所难?幸好小说点出周阿三“似到外省去过”,还能“打着半咸半淡的官话”,才使红花会的人详察个中原由。小说中出现了三个德化人,即周阿三、方有德(告老还乡)、包银凤,他们的姓氏在德化也确实有的:周姓分布于雷峰镇、赤水镇、汤头乡等地,方姓分布于雷峰镇、杨梅乡等地,包姓乃外籍迁入。
      跟晚期作品相比,金庸对“群雄大闹德化城”的细节描写显得平淡无奇,对德化的社会经济、风土人情、文化特色等也毫无着墨。也许金庸对德化的了解还是陌生或者浅显的。现在,国内好多城市凭借金庸小说对其本地的艺术渲染,逐渐提高了知名度和城市品位。加快了发展步伐,造成了不小的“金庸效应”。从这点上说,《书剑恩仇录》对德化的深层挖掘还不够,对德化人来说,也许是一个遗憾。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中国三大古瓷都。早在唐代,德化陶瓷生产已初具规模。至宋元明清,德化瓷大量外销,一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商品。明代德化雕塑大师何朝宗的作品被誉为“东方的艺术珍品”和“东方的维纳斯”,被各国大博物馆和收藏家们竞相收藏,为世界文化、艺术交流架起了友谊的桥梁。而这些,在金庸的笔下,不见一鳞半爪。《马可•波罗游记》有一段关于德化的记载:“……刺桐城附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州,制造碗及磁器,既多又美。除此港外,他港皆不制此物……”。迪云州就是当时德化的名称。两者对比,马可•波罗对德化的熟悉程度似乎比金庸略胜一筹。(曾华彪)[/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 [/LINE-HEIGHT][/P][P][LINE-HEIGHT=200%]------本文2004年发表于《瓷都德化报》[/LINE-HEIGHT][/P][/P][/P]
    75传龙山四十世福建省德化县科荣堂后裔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000 seconds with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