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
    • 积分29
    • 经验1985
    • 文章21
    • 注册2005-08-04
    曾国藩在京师期间的藏书活动(二)
    [COLOR=blue][ALIGN=CENTER]八   曾国荃“行同贩竖”[/ALIGN]
        京城的旧书籍大都是从外地贩进,相对来说,书价还是昂贵的。“穷翰林”远不如外官富裕,曾国藩也不例外。因此,他常托在外地做官的同年好友购当地所刻之书。特别是添置大部头的书,这样,能够节省不少钱。他曾托人在扬州购得《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等书。他听郭嵩焘说“江西买《皇清经解》仅二三十千”,即托杜兰溪、陈岱云、代购。由此,却引出了国藩与九弟国荃之间的一场误解。
        道光二十七年六月,曾国藩托杜、陈代购《皇清经解》。次年,杜兰溪为其购得,即托陈岱云转交,陈即以此书赠与曾国藩。曾氏在《致陈岱云》的信中说:
        蒙惠《皇清经解》,极感极愿!望交舍弟,并嘱其路远繁重,即藏家中,不必寄京。①
        曾国荃在陈岱云处取到书后,并未搬回家去,即请郭嵩焘查看此书,郭却把此书带回了湘阴。曾国荃信告国藩说:
        陈岱云兄云,兄托杜兰溪所买《皇清经解》一部尚在渠处,嘱弟等带归。闻此书最富于考据,惟弟辈未暇涉猎及此,负兄买书之意多矣。②
        曾国荃好象并没有心思去翻阅这部巨著。
        道光二十九年,曾国藩多次写信给国荃,催其将《皇清经解》取回家去。七月初八,曾国荃《致伯兄》说:
        郭筠仙兄弟尚未来省,去年之《经解》一部,拟作书取还。③
        十月初四,曾国藩即复信说:《皇清经解》一书,不知取回否?若未取回,可专人去取。盖此等书,诸弟略一涉猎,即扩见识,不宜轻以赠人也。④
    然而,直至咸丰元年八月,《皇清经解》仍在郭宅,已经渡过了四个春秋。由此引起了曾国藩的猜疑:他认为国荃弟无意阅读《皇清经解》,而将此书卖给了郭嵩焘兄弟,并将这种行为,斥责为“行同贩竖”。曾国荃受到了极大的委屈,他复信辩解说:
        《皇清经解》一部,六兄在湘潭已面晤意城,云乡试时定教老三带来,后因筠仙兄弟遭大故,未来观光,故书亦未来。兹已有信去,今冬定可取回。缘此书之所以至筠仙手者,一非我卖也,二非渠借也,系我请渠翻阅一遍看错误耳。我即不肖,何至于卖书?何至于卖家中所无之书?又何至卖与筠仙以自彰其鄙吝?既卖矣,又何不取筠仙一文钱?再四思维,不特我足以自信,谅兄亦当信我。来书云“行同贩竖”,兄诬我也。⑤
    “兄诬我也”,国荃认为哥哥是捏造罪名,无中生有。说出这句话,国荃也算是出了口气。此书具体是何时从郭宅取还,不得而知。但咸丰八年,曾国藩在《先大夫置祭费•图书》一文中记述说:《皇清经解》三十六套[函],三百六十册(1440卷—引者),陈岱云太守所赠,国荃装订成籍。⑥
        整整一个世纪以后,收藏在湖南双峰县荷叶镇富坨村曾富厚堂“公记”书楼元号一号(装180册)、元号二号(装180册)书架上的这部《皇清经解》,被湖南省文管会接收,此为后话。值得一提的是,大概是认为曾国荃将《皇清经解》卖掉了,道光末年,或咸丰初年,曾国藩在京师又买了一部《皇清经解》。咸丰二年七月二十五日,曾国藩在安徽太湖小池驿闻母丧,次日在小池驿给在京的儿子写信说:
    此外,我所不带之书,惟《皇清经解》六十函(乡下家中的为三十六函-引者)算一大部,我出京时已与尔舅说明,即赠送与寄云年伯(我带两函出京,将来仍寄京)。⑦
    此信说明,国藩咸丰二年六月出都以前,曾国荃已从郭宅讨回了《皇清经解》。国藩也相信了弟弟所述之言为实,兄弟之间的误会至此消除。
    注释:
    ①《曾国藩全集•书信》第52页
    ②《曾国藩往来家书全编》第564页
    ③④⑤《湘乡曾氏文献》
    ⑥《曾国藩全集•诗文》第357页
    ⑦《曾国藩全集•家书》第233页

                             九   《通鉴纪事本末》最为称意
        曾国藩搜藏书籍,最喜“字大如钱”、“天地宽长”的初印本。字大如缗钱的初印本“赏心悦目”;版心上下空处宽长,便于批注。因此,每每觅得佳本,他都要与书友们分享喜悦。道光二十八年夏,他在琉璃厂书肆觅得《通鉴纪事本末》一书,兴奋地信告远在汉阳的刘传莹说:国藩近所购书有《通鉴行事本末》最为称意,宋宝祐中赵节斋与筹所刊板,故称宝祐大字本。每板二十二行,行十九字,共四十二卷,卷为一册。每卷多者百馀页,少者九十馀页。幅广长与尊赐《乐书》等。去京钱五十千。较陆东渔所得者更少讹字。惟“真”“慎”等字,间缺未点,而不缺者多,岂宋版而康熙间刷印者剔去未点乎?抑翻宋版者乎?容俟考核。①
    《通鉴纪事本末》是南宋江宁知府袁枢(1131—1205)据司马光《资治通鉴》改编的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资治通鉴》卷帙浩繁,纪一事而隔数卷,首尾难稽。袁枢乃出新意,以一事一编,分类排纂,“尽事之本末”,开纪事本末体史书之先河。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刻成二百九十卷,世称“淳熙小字本”。南宋宝祐五年(1257),严陵郡守赵与筹“重并卷第”,刻成四十二卷,每卷为一册,世称“宝祐大字体”。
        曾国藩初得此书,误为宋刻初印本。但他又发现书中的“真”“慎”等字,只有少部分字缺最后一笔未刻,大部分则不缺末笔。因此,他就怀疑这是一部宋版而清康熙年间刷印之书,或为翻刻宋版的书。原来,宋朝刻书相当发达,但也是避讳最严密的时代。所刻书中,不仅要避当代帝王之讳名(即“避圣讳”),还要避皇帝历代祖宗之讳名,并且还要避与历代祖宗名字同音之字。“宝祐” 是宋朝第15代帝理宗赵昀的在位年号,“真”“慎”虽与“昀”字无讳,但宋王朝第4代帝仁宗赵祯的讳字有祯、贞、侦、桢、徵、真等;第12代帝孝宗赵  的讳字有蜃、慎等。因此,宋宝祐年间所刻之书,“真”“慎”等字的末笔均缺不刻,以“避圣讳”。曾国藩发现书中的“真”“慎”二字的末笔“不缺者多”,于是说“容俟考核”。今天,我们可从他的《求阙斋藏书目录》(长沙民间藏本)“宙字三号”中得知:此书最后鉴定为“大本明版《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本”。笔者在湖南图书馆善本书目中,见到有“《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宋袁枢撰,宋宝祐五年赵与  刻,元明递修本”之著录。由此可以判断曾国藩当年觅得的确是一部宋刻而明代递修本之书。当然,湖南图书室所藏的《通鉴纪事本末》并不是曾国藩当年所得之书。因为1950年冬,湖南省文管会在曾氏故宅富厚堂藏书楼清理接收时,所抄的接收本《公记书目》“宙字三号”中,没有此书名。这部明板书和其它宋、元刻本,曾氏后裔早已另藏它处了。
        曾国藩在琉璃厂书肆觅书已久,自称“书痴“。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古籍版本`目录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版本鉴别能力。所购之《通鉴纪事本末》虽不是宋刻初印本,但此书“字大如钱”“天地宽长”,可谓赏心悦目,且仅去京钱五十千,也当是“最为称意”之事了。
    注释:
    ①《曾国藩全集·书信》第15页

                                十    痛谈买得宋版《广韵》
        藏书贵宋本,明、清学者大都用宋版书来校勘所刻之本,因而相争宝藏。乾隆、嘉庆年间,宋版书就“以页论价”了。叶德辉《书林清话》载:“至乾嘉时┈┈。近日书价昂贵,闻无锡浦姓书贾持残宋本《孟冬野集》,索直每叶元银二两,故余戏以叶论。”
        曾国藩的《求阙斋书目》著录了他收藏的宋元旧椠只有10部、240册。但考究他的藏书历史,在京师时,在江南,他还买过多部宋版书,并显示其丰富的版本目录知识和治学严谨的态度。然能表示他“书痴”之态的,莫过于买得了宋版的《广韵》。他日记中道:
    自署归,至同文堂看得宋版《广韵》,托张廉卿买得,漱六来,夜深去。①
    傍夕李春甫来,夜漱六来,痛谈买得宋版《广韵》。②
    《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北宋初年,陈彭年等在《唐韵》的基础上加工增订而成,简称《广韵》。这是我国现存的最完整也最流行的一部古代韵书,也是研究古代声韵的一部重要工具书。
        曾国藩自己在同文堂看中了宋版《广韵》,为何要托张廉卿(即武昌张裕剑,曾门四大弟子之一)去买归?原因就是道光二十七年,国藩在“同文堂巧买《二十一史》”时,显示过于精明,同文堂书贾对其有所戒备了。“痛谈买得宋版《广韵》”,既因是托张廉卿买归,绕过了与同文堂书贾之间的麻烦,也因为与其共同欣赏《广韵》的有自己的四川弟子李春甫,藏书好友袁漱六,更因曾国藩对宋版书的笃爱。“书痴”之态,在“痛谈”中又一次发挥得淋漓尽致。
    注释:
    ①②《湘乡曾氏文献·绵绵穆穆之室日记》

                                  十一    乞求《藤峡》一书
        道光二十九年正月,曾国藩诏授礼部右侍郎(正二品);八月,兼署兵部右侍郎。次年二月,太平天国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是年十月,曾国藩又兼任兵部左侍郎。身为兵部副长官的他,一直在密切注视着这场战争风云。
        咸丰元年七月,国藩京师旧友汪元慎从广西给他寄来了《紫荆山》《浔州东北境》二图、《兵事杂录》一纸。太平天国起义的金田村,即位于桂平县的“紫荆山”中。浔州府时辖今广西桂平、平南、贵县等。浔州东境为梧州等地,靠近广东;北境为桂林、永安、全州等地,靠近湖南。曾国藩得到这些资料后说:“至感至感无已!”但是,他仍未满足。于是,他又复书汪元慎说:阁下以洪伟之才,专精地学,若逐为《藤峡》一书,而以粤西全省形胜附著其后,则后日留心兵事者,必将取法乎此。教之《河套志》《三省边防》等书,尤为切要。……前代如王伯安、孙高阳,其初亦不过讲求地利耳,其后遂为儒将,岂不贵乎阅历哉!图中唯北路与修荔、永安攘接之区,尚多未尽,而粤西要害,尤在邕州,尚乞细为考订教我不逮。①
        “藤峡”即贵平县内的“大藤峡”。西临邕州(南宁),南靠玉林,是黔江切割大瑶山而成的一道天然险隘。它自横石矶至弩滩,长约18公里,两岸崇山峻岭,旧有大滕横越江上,当地居民赖以渡江。明代广西瑶、壮族人民起义曾以此为中心。明英宗正统年间(1430—1449),韩雍断藤后,亦称“断藤峡”。
        王伯安即王守仁,伯安其字(1472-1528),明代浙江余姚人。守仁系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累官两江总督、兵部尚书,死后谥“文成”。王守仁反对宋儒朱熹“外心以求理”,提出“求理于吾心”的知行合一说。世称姚江学派,以其曾筑室故乡阳明洞,学者称阳明先生,也称阳明学派。
        王守仁十五岁时,访客居庸关、山海关。纵观塞外山川形胜。故曾国藩说“其亦不过讲求地利耳。”谁知,这有明一代大儒,竟是镇压“大藤峡”瑶、壮族农民起义的总指挥。《明史•王守仁传》曰:断藤峡瑶贼,上连八寨,下通仙台、花相诸洞蛮,盘亘三百余里,……守仁欲讨之……尽平八寨。
        孙高阳即孙承宗(1563-1638),字稚绳,又字恺阳,号维城。明代河北高阳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累官兵部尚书。《明史•孙承宗传》曰:始为县学生,授经边郡。往来飞狐、拒马间,直走白登,又从纥干、清波故道南下。喜从村官老兵究问险要厄塞,用是晓畅边事。
        孙承宗初为秀才,在边塞教书,讲求地利山川形胜。金榜题名做官时,清兵攻克了沈、辽,承宗代为兵部尚书。“练兵屯田,修筑城堡”,为一代儒将。清兵入关,攻克高阳城,承宗战死于故乡,故曾国藩称其为孙高阳。
        汪元慎字少逸,籍贯不详。咸丰元年,汪元慎客广西巡抚邹鸣鹤幕。曾国藩《复严正基》信曰:邹公幕府有汪君者,与国藩善,熟于舆地,亦能属文,盖军中有用之才,阁下试引与深谈,亦足助韬铃之万一。②
        是时,严正基因曾国藩、吕昌贤基推荐,由江南淮扬改赴广西治军需,授右江道。所以,国藩特向严正基推荐汪元慎。后国藩组建湘军,汪元慎即入曾幕。咸丰六年四月,汪氏病逝于曾氏南昌行营幕府。
        曾国藩乞求汪元慎写作《藤峡》一书,并要求以广西全省山川形胜附著其后,其目的是为了熟悉以金田村、大藤峡为中心的广西全省地理情况。他身为朝廷命官,兼署兵部侍郎,关注广西兵事也是份内的事。他称王守仁、孙承宗为一代“儒将”,是他们年轻时就讲求地理山川形胜,并说:“则日后留心兵事者,必将取法乎。”谁知,一年以后,曾国藩即与这场战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最后,曾国藩也以书生将兵,成为所谓“中兴第一名臣”,这多少有点巧合吧!

                                 十二    身在京师   购书天下
        京师琉璃厂书肆的各种书籍虽说是“汗牛充栋”,然天下之大,许多书籍在此也无法寻觅。曾国藩在京师生活了十四个年头,除为买《皇清经解》等书求之于做外官的朋友外,在他道、咸之际存世不多的书信中,还有许多反映他求之于京师以外师友、不遗余力藏书的一些故事。
        道光二十二年,《船山遗书》在湖南刻竣,国藩通过湘潭友人欧阳晓岑购得此书。道光二十七年,他又得知湖南续刻王船山《读通鉴论》一书,马上信告知欧阳勋说:
    王船山《通鉴论》已刷出来?告为代觅一部,行纳价付意诚处也。③
    国藩将王船山先生尊为大儒,他还将所得《船山遗书》赠与书友刘传莹。
        湘阴郭嵩焘,字筠仙,一作云仙,道光二十七年进士。二十八年,郭嵩焘客江西吉安知府陈岱云幕时,国藩托郭购得李星耆所刻的《星图》一书,他兴奋地说:近因郭云仙寄到李星耆先生所刻《星图》,数载积渴,一旦得之,遂涉其藩篱,稍一窥仰,手摹一图,粘令为浑仪。④
        李申耆,名兆洛,嘉庆十年进士,官凤台知县。工诗古文,精于考订,著述甚富,尤精天文星相、舆地之学。曾国藩得其《星图》,即“手摹一图”,并做出浑天仪,以观天相,可见国藩对于知识的渴求,学习态度的认真。
        道光三十年,叙浦严正基官江苏淮杨道。国藩致信说:闻潘云阁河帅辑有《续行水金鉴》,若有羽便,幸购一帙以赐。其为笃惠,何可胜竟?倾仰私怀,匪书所罄。⑤
        潘云阁名锡恩,安徽泾县人,嘉庆十六年进士,时官江南河道总督。潘因治理河患有功,死后谥“文慎”,人祀乡贤祠。“行水”即治水。清乾隆年间,傅泽洪曾主编《行水金鉴》,是按河流分类,综述我国水利史的一部著作。上起《禹贡》,下迄康熙六十年。潘云阁续其书,包括康熙年间以后黄河、长江、淮河、运河和永定河流域水系的源流、变迁和施工经过等。《续行水金鉴》为一代有用之书。咸丰元年,国藩得到此书,即在《复严正基》信中说:三月之末奉到赐书,辱惠《续行水金鉴》及他珍物,嘉贶盛怀,感喟不既。⑥
        国藩时兼工部侍郎,其购书素以讲求经世致用。
        长沙冯树棠,字卓怀,在京师曾为曾纪泽的老师。道光三十年,冯在河南,国藩致信说:《河南通志》为我购一部,好致京师。又河南金石最富,如偃师、洛阳、登封三县,尤碑版之渊薮,倘有好缘,无甚烦人力者,为我购数十种。自唐以上能购得者,尤可贵也。其直行奉酬,不必以惠我,盖亦不贱矣。⑦
        收藏碑贴,为曾国藩京师期间藏书一大特色。咸丰二年七月,国藩典试江西途次闻母丧,他在安徽小池驿致信在京的儿子纪泽时说:大厅书架后有油木箱三个,内皆法帖之类,其已裱好者可全带回,其未裱者带回亦可送人。⑧
        三箱碑贴,应有数百册之多。日后,曾氏父子均为晚清著名的书法家。
        湘潭黄廷赞,字麓溪,一作麓西。道光进士,旋于二十五年分发苏州府。三十年,国藩致信黄氏说:闻足下以制府保荐,行当入都,果尔,乞为我惠购数事:一、武进李申耆先生兆洛《历代地理志图》八函,六十四册;一、《江苏通志》⑨
        所谓《历代地理志图》,包括《历代地理志韵编今译》《历代舆地沿革图》《皇朝舆地韵编》《皇朝一统舆图》等。李兆洛综列正史《汉书》以下各史《地理志》中的地名,按韵编排,并注明历代所属州县,相当于清代是何州县。至今,此书仍是考正古今地名沿革变迁重要工具书。
        湖北陆建瀛,字立夫,道光进士。道、咸之际,陆官两江总督,国藩向其求购郝懿行注释的《尔雅义疏》。咸丰元年四月,国藩收到此书,即复信陆建瀛说:蒙颁到郝笺《尔雅》,五月又承惠函。……灌塘之敞已极,而清水为之反高。惟湖身唯高,有心同虑,……第工筑地形,东西丈尺,言者不一,不审绘有成图,可以寄一二否?近阅水部奏牍,似欲操之一切。⑩
        《尔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训释字义和词义的百科词典。历代注释《尔雅》的著作很多,而以清代郝懿行著《尔雅义疏》的学术价值较高,用处也较大。郝氏嘉庆四年中进士之前,一度居山东烟台乡间。此时,他留意各种药草、树木、爬虫以及鱼类的生长习性,不解之现象,则求教于人,记其行态,随之考订于书籍。因此,他注释的《尔雅》二十卷,多基于实地观察而得,没有照抄书本之说。国藩求取此书,可见他也有“不唯书”而只求务实的精神。
        国藩得到《尔雅义疏》后,又向陆氏索取江苏水利及漕运之图册,这表明作为工部右侍郎,他对国家水利事业极大的关注。道、咸之际,曾国藩在京师向做外官的师友,上求天文星相,下求舆地图册,经史子集,百科全书无所不包。“似欲操之一切”。他以礼部侍郎先后兼署兵、工、刑、吏五部,充分说明他为读书而藏书,讲求经世致用而藏书的指导思想。

                              十三    仕宦十年   有唯书籍
    道光二十九年正月,曾国藩升授礼部右侍郎,他即将“终身大规模告与诸弟”说:
    我仕宦十余年,现在京寓所有唯书籍、衣服二者。衣服则当差者必不可少也,书籍则我生平嗜好在此,是以二物略多。将来我罢官归家,我夫妇所有之衣服,则与五兄弟拈阉均分。我所有的书籍,则存贮利见斋中,兄弟及后辈皆不得私取一本。除此二者,予断不别存一物以为宦囊,一丝一粟不以自私,此又我待兄弟之素志也。恐温弟不能深谅我之心,故将我终身大规模告之诸弟,惟诸弟体察而深思 。⑾
        曾国藩的衣服有多少呢?12年以后的同治元年五月,他说:我忝为将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⑿
        看来,国藩当差的衣服也并不多。“书籍则我生平嗜好在此”。京师期间,他到底收藏了多少书籍呢?咸丰五年(1855)九月,曾国藩在江西南康府屏风水营闻弟国荃考取优贡,即信告国荃说:各省优贡朝考,向例在明年五月,沅弟可于明年春间进京。……吾有书数十箱在京,无人照管,沅弟此去,可以经理一番也。⒀
        “有书数十箱在京”,即40余箱。每箱约150—200册,共约7000余册,2—3万余卷。这批书,咸丰二年,曾国藩离开京师后送人数箱;咸丰三年曾纪泽带回数箱法帖字画;其余30多箱于咸丰七年由国藩亲家袁芳瑛(漱六)专人取出,带至松江府署。咸丰九年开始,这30余箱书分三次才回归曾氏(详见《曾国藩与中国晚清著名藏书家•袁芳瑛》一节。
        曾国藩京师藏书的质量,我们可从他充四川乡试正考官随身所带的书籍清单,咸丰二年七月二十六日在安徽太湖写给在京的儿子纪泽的信中,关于处理京师藏书的训示,以及他给友人的书信、自己的日记中略知大概。他收藏的碑帖,既有数量,质量也很高;宋元旧椠书籍,亦有见之于著录。
        曾国藩12年的京宦生涯,其“终身大规模”就是藏书。以后,他从政、治军也没有丢掉“书籍则我生平嗜好在此”这一宗旨。京师期间,曾国藩还和许多藏书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之间的藏书故事,为了便于叙述,本书另辟《曾国藩与中国晚清著名藏书家》一章予以补充。
    注释:
    ⑴⑵⑶⑷⑸⑹⑺⑼⑽《曾国藩全集·书信》第85、78、47、16、63、78、67、68、82页
    ⑻⑾⑿⒀《曾国藩全集·家书》第238、184、837、307页。[/COLOR][ALIGN=CENTER][/ALIGN][/COLOR]
    [ 这个贴子最后由曾富厚堂在2005-09-07 23:24:30编辑过 ]
    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曾国藩故居富厚堂,研究所、管理所副所长  黄鹤鸣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73昭
    • 级别
    • 徽章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86
    • 财富8
    • 积分4292
    • 经验1135944
    • 文章8150
    • 注册2005-04-19
    文正公简直是书痴。父子三人在富厚堂的藏书就超过三十万册。参观过他的故居人,都知道藏书楼在整个富厚堂比例,可知道书的重要。
    家广东佛山。QQ328772539;邮箱:zhaoyan@zengshi.net  
    [GLOW=255,RED,2]点击进入:[URL=http://blog.sina.com.cn/zeng163]昭演的博客[/URL][/GLOW]
    宗旨:研究曾氏历史  弘扬宗圣公思想  团结曾氏族人!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178
      • 经验130703
      • 文章2732
      • 注册2005-04-23
      給幾張藏書閣的相看看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昭演[/u]发表的内容:[/b]

      文正公简直是书痴。父子三人在富厚堂的藏书就超过三十万册。参观过他的故居人,都知道藏书楼在整个富厚堂比例,可知道书的重要。[/QUOTE]


      [COLOR=blue][SIZE=3]給幾張藏書閣的相看看,聽聞有木書架保留?[/SIZE][/COLOR]
      [ 这个贴子最后由水田日在2005-09-08 02:24:14编辑过 ]
      ...............................


      潜心研究水氏家史  宏揚水氏先祖遺訓
          水氏忠恕宏毅  水氏一以貫之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178
        • 经验130703
        • 文章2732
        • 注册2005-04-23
        近代曾國藩新書公元1999年5月 台灣出版

        [COLOR=blue][SIZE=3]近代曾國藩新書公元1999年5月 台灣出版[/SIZE][/COLOR]
         
        [IMG]http://kejiawc.vicp.net/wc/up/upload/upfile/2005/200598156540KIF_0091.JPG[/IMG]

        [IMG]http://kejiawc.vicp.net/wc/up/upload/upfile/2005/200598156541KIF_0067.JPG[/IMG]
        ...............................


        潜心研究水氏家史  宏揚水氏先祖遺訓
            水氏忠恕宏毅  水氏一以貫之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73昭
        • 级别
        • 徽章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86
        • 财富8
        • 积分4292
        • 经验1135944
        • 文章8150
        • 注册2005-04-19
        藏书楼的概况


        [IMGA]http://www.zengshi.net/bbs/images/upload/2005/09/09/094352.jpg[/IMGA]





        当年的书架
        [IMGA]http://www.zengshi.net/bbs/images/upload/2005/09/09/094408.jpg[/IMGA]


         

         

         

         



        家广东佛山。QQ328772539;邮箱:zhaoyan@zengshi.net  
        [GLOW=255,RED,2]点击进入:[URL=http://blog.sina.com.cn/zeng163]昭演的博客[/URL][/GLOW]
        宗旨:研究曾氏历史  弘扬宗圣公思想  团结曾氏族人!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