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万世居拥有一部有份量的族谱,是历史的需要,因为它的开基祖曾经有过不平凡的创业传奇;是现实的需要,因为它已成为当今深圳文化立市的品牌之一;是未来的需要,要使子孙后代爱我家园,爱我中华,不要数典忘宗。族谱的修成,实现了大万村民的共同愿望。
此前,大万有过修谱。一是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前,至今保存下来的有六七个,但其所载内容自一、二世祖后都局限于房谱或家谱。其后,因世事沧桑,或政乱,或兵燹,川断流息。二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村中长老及村小组共同努力,于 1997年编成了《大万曾氏族谱》。特别是曾铜公,对先祖的崇孝,对大万世居文史的投入与虔诚,在其晚年,身抱重病,为抢救大万文物倾注了大量心血,令人敬佩。由于种种原因,该谱不尽人意,但为其后重修打下了基础。
此次修谱,精心策划,上下共谋,尤其是大年初二的传统祭祖,全村动员,盛况空前,使稽核得以深入进行。这是促成功就的根本。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起,全国各省、市、县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开展了大规模的编修地方志的工作,国家地方志指导小组提出了运用新观点、新方法、新资料的编写原则,所以叫做“新方志”。稍后,各地民间编修族谱也应运而生,蔚然成风。序者认为,修志的“三新”可以作为修谱的借鉴,服务当代,惠及后人,所以也可以叫做“新族谱”。纵观《大万曾氏重修族谱》,是基于这一出发点进行的。
《大万曾氏重修族谱》编修的指导思想是寻根溯源,以我为主,详今略古。“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慎终追远,孝悌为先”(清人张澍《姓氏寻源》自序)。我族先祖,有姓以来,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各种文化。为使我族人对此有所了解,编者收集了方方面面的资料,进行整理汇编。人脉世系是全谱的主体,大万一世祖传周公之后的人脉,又是人脉世系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传周公五代同堂,枝繁叶茂,至第三代分四大房,迄今已繁衍十一代子孙。传周公六传至庆字辈,分68个分支房系;十二传至今垂字辈,或繁衍,或交叉,或断层,或散失,人脉关系,错综复杂。通过广搜遍访,精稽细核,群策群力,得到理顺,突破了这个重点难点,同仁为之振奋。
体现“顾名思义”的“大万曾氏”的族谱,主要包括人脉世系、文物民俗和人物,借鉴新方志的体例,分门别类,谋篇布局,展现了作为一氏一族典籍的科学性与典范性。
华夏上下五千年,先有姓,后有氏。姓代表共同的血缘关系,氏由姓衍生,合而为姓氏。纵观诸氏族谱,均溯源于黄帝,从广义说,中华民族古今五千多个姓氏同是炎黄子孙。曾氏出自黄帝的元妃姒姓,后用国名作姓氏,再用今姓。对于大万的人根源流,谱有详载。序者认为,如下的历史关节有必要明记:一、曲烈,夏代第五帝少康之次子,封鄫地,立鄫国(在今山东苍山西北),以“鄫”为姓,时约公元前2079年。二、巫,鄫国王太子。公元前567年,鄫国为莒国所灭,巫逃奔鲁国(今山东曲阜),后去掉右偏旁,立“曾”为姓,为曾氏始祖。三、参,(曾子,公元前505——公元前435年),居山东武城,继承并发扬孔子学说,被后世尊为一派祖和宗圣。四、据,公元 8年,王莽篡政。公元10年,据携族人千多人南下渡江定居江西庐陵(今吉安)吉阳乡,为曾氏南迁始祖。五、略,从吉阳迁抚州(今临川市)。六、洪立,从抚州迁南丰,在南丰发祥。武城谱载:“南丰之曾称盛。”洪立在此当过修史官,分流着曾氏客族南迁人文生动的一脉。七、惇,北宋末,元人南侵,惇于公元1112年由南丰迁福建宁化石壁村。八、广新,南宋末随父从宁化迁广东长乐(今五华)、兴宁。九、良甫,从兴宁迁长乐。十、简辉,1703年从长乐迁惠阳坪山(今属深圳市)龙背开基。十一、元恭,简辉三子,迁坪山三洋湖村。十二、传周,元恭二子,乾隆中期(约1763年前后)从三洋湖迁今大万开基立业。从曲烈到巫,到参,到传周,历经127世系,3700多年的历史长河,抓住这些关节,对大万曾氏家族源流的了解也就有个大概了。
人云修谱的目的之一在于不忘先祖的功德与良训。但在旧谱中,只机械地记述世系的传承,功德与良训很少得到体现。大万世居的先祖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物民俗文化遗产,这就是最好的功德与良训。《大万曾氏重修族谱》设置文物民俗编,首先就是由世居自身文化内涵决定的。
客家围屋被中外建筑学界公认为中国汉族民居五大特色建筑之一,而大万世居在客家围屋中极具代表性。早在改革开放之初,该围屋就引起了不少中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其间,有一位日本学者向我索取了一张大万世居全景照片,带回日本去研究,说明大万世居作为一种文化已超越了国界。
大万世居以它的建筑规模,艺术构思特色,以及相关的文物民俗风情得到保护的认定。2003年以来,人民政府斥巨资进行保护和开发,打造品牌,并进入2007年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博会”分会场。为进一步向政府和媒体准确地全面地提供宣传大万世居的资料,趁此修谱之机,深入挖掘有关史料,整理立篇,这是作为大万子孙的我们应该做的,也是能够做到的,所以我们负起了这份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修谱同仁,不仅是狭义上的修谱,他们是在做一种文化,做一种有别于其他族谱的“新族谱”文化,做一种奉献。
大万世居200多年来,人才辈出,效力祖国,共振家声。一世祖传周公,白手起家,勤劳致富,营造偌大围屋,被视为传奇。根据旧谱及口碑提供的一些资料,运用艺术加工手法写成《传周公传奇》,以增加族谱的可读性,可谓增色生辉。其子汉津公,继承父业,发扬光大。后来人一代代,或从戎,或从政,或从教,或从文,或务工,或务农,或经商,或居内,或居港出洋,不同程度业有所成。方志有人物篇,族谱何尝不可以有?设人物编的目的在于缅怀祖宗之功德,过来者留下人生印记,激励后来人,在科教兴国,和谐社会的潮流中,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为祖为族,为国为家作出更大贡献。
此次修谱,使身居大万的、闯业建业于海内外的大万世居先祖之子孙后代得到了沟通,得到了团聚。我们注意到,他们在电话中,在传真中,在手机短信中,在电子邮件中,在诚挚的赞助中,在热烈的握手中,流淌着一脉相承的热血。如果要评说此举之意义,这是重重的一笔,这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收获——精神凝聚!
愿《大万曾氏重修族谱》作用于存史教化,晓喻海内外寻常百姓家。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