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首页 宗亲投稿 曾氏族谱 曾氏纲要 论文特辑 曾氏名人 宗圣曾子 家族要闻 曾氏典故 关于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特辑 -> 修 谱 浅 谈

 
 
     
修 谱 浅 谈
 
 
作者 曾百川 来源 曾氏宗亲总会 发表 2008-7-4 14:36:07 人气 10775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字号   
尊敬的文仲会长,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宗亲:
大家好!
    大会要我谈谈有关修谱的问题,现在我就如何修谱,谈一点浅见。抛砖引玉,但愿求得共识,让我们共同来完成这个使命,使修谱工作能早日起动。
    先祖说过:“三代不修谱,是为不孝。”这次修谱差不多就要踩到这条底线了。从上一次修谱到现在,距离时间久;原来主持修谱的总局,又早已停办。因此,这次修谱,既没有修谱的专业人员,又没有修谱的经费……从宣传动员,到组织机构、筹措经费……一切从头开始,真是千头万绪,困难重重。因此,如果能够修好这本新族谱,按质按量地完成既艰巨又光荣的任务,那么,其功绩必将载入曾氏史册,永远为子孙后代所怀念!
    由于时代在飞跃前进,我们既不能因循守旧,又不能伤害到族谱的实质内容,所以,如何从实际出发,恰当地提出改进意见,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应该如何修好族谱呢?首先,必须明确修谱的目的意义;其次,要深入分析旧谱的结构和内容,弄清它的优点和存在问题,哪些应该去掉,哪些应该保留,再结合当前的实际,才有可能提出可行的改进意见。
 
一、修谱的目的意义
第一,修谱的首要目的是修心。修心的结果是:不忘祖,不忘族。
    我们知道,族谱里面的所谓世系,其实是父连子、子连父的一条条骨肉链带。这些链带,不知凝聚着多少父母的心心血血!我们抚心想一想:我们每一个人是多么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儿女的成长!我们的父亲和母亲,当时又是多么关心和爱护我们自己呀!祖父、祖母又是多么关心和爱护我们的父母呀!曾祖父、曾祖母又是多么关心和爱护我们的祖父母呀!所以,只要我们都这样想,都以祖宗之心为心,就会想到先祖无比的恩情。“以祖宗之心为心,就无不爱之以姓,无不爱之以宗族。”这种爱是来自同一血脉的亲情爱,是油然而生的——真爱。我记得,当我和人初次接触谈话的时候,只要听到对方姓曾,尽管素不相识,全身就会像触电一样,立刻产生一种异常的亲情,你是什么辈份呀?就聊起来了!这种感受,只要一有机会,它会重复出现。我相信,在座的宗亲,可能也有过相同的经历和感受。这是为什么?这就是血缘。
    我们圣裔,代代相传,之所以要不断地修谱,就是通过修谱来怀念先祖,团结宗亲,和宗睦族。正因为先祖过去付尽了心血,我们才会有今天。所以,我们要以祖宗之心为心,才不会忘祖,不会忘族,这也是我们尽孝之道。
 
第二,修谱的根本目的是求生存、求发展。要生存必须掌握家族人丁繁衍的情况。
宇宙万物竞生存,人也是竞生存的。历史告诉我们:多少人在战争和瘟疫中死亡而灭绝;多少宗族受自然淘汰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远古,生存下来的和受淘汰而灭绝的几乎一样多!人类求生存是本性,但生存的道路却异常艰难和险恶。修史的人面对历史,经常会惊心动魄。
    回顾曾氏“三迁鄫城”、“三杀鄫君”、“三代逃亡”、“五代单丁”的历史,当时几乎置曾氏于死地,实在令人怵目惊心!如果当年曾参公的祖父被杀,我们可能就没有今天!
    曾姓源出黄帝,有高贵的帝王血统。但它却从帝王降到诸侯;又从诸侯下降到大夫;从大夫又下降到士;从士还下降到庶民百姓。曾参公的父亲曾点是“衣蔽衣而耕”,靠种田过活的庶民。为什么一个家族繁衍了一千五百年之久,不但没有兴旺壮大起来,反而面临灭族的绝境。这是为什么?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可是,传到曾参公,势头却来一个180°的转变。不但不灭,反而进入孔圣之门,对祖国、对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名扬天下!他生三个孩子:元、申、华。从此以后,就兴旺发达起来。今天,曾姓已经拥有一千多万人口,全国排名第32位(比以前提前六位),成为望族。这是为什么?天意!
 
第三,修谱的重要目的是保家业。
    曾姓如果拿人口和家业相比,相对其他姓氏而言,是人口少,家业大。要通过修谱认识它,保住它、继承它。曾氏的主要家业是什么?是人丁、人才、以及家风。
1、保人丁
    先祖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我们一定要教育子女,做一个普通的正常人。不能自暴自弃,不婚不育。如果确实无后的,要遵守先祖的训导,抚子继嗣;只生女孩的,应招赘为嗣。这样做,既不违背国策,又不会使宗圣脉混,也是千百年来,祖宗行之有效的办法。宗亲们,人丁是最宝贵的财富。
2、保人才
    古代,曾氏无论在思想、政治和文化等方面,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宗圣公对儒学的卓越的贡献,对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教育等方面建树的伟大功勋,就是证明。自汉唐至明清,我曾家先后出了七位宰相;为六部尚书或侍郎的,为总督、巡抚的,可以百计之。状元、榜眼、探花三大魁齐全;翰林、进士、文学家、诗人众多;举人、秀才举不胜举。今天,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著名的爱国企业家。还有中科院院士、专家教授等等。从古到今,在政壇、文壇上,屡显光辉。这充分说明曾家的深厚的宗族底蕴。
3、保家风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三省诚身……”是宗圣公的家训。对国家、对民族要尽忠,对父母要孝顺,对兄弟要友爱。为人处世,对人要诚心,讲信义。这就是族人遵守家训,经过千百年缓慢形成的独特的风格。曾氏家风在历史上是得到各姓各族所公认和赞扬的。这是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上这些财富,必须教育子女,保住它,继承它。不然,难道要让我们这一代把它丢掉吗?!
 
第四,修谱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是种根、留史。
只有留下根源,才能方便后代子孙寻根问祖;同时,必须介绍先祖的业绩,才能教育后代学习和继承先祖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无根无史的族谱,是没有生命力的,是难于留传下去的。
同理,全国各个姓氏,都和曾姓一样,爱护自己的宗族,发展自己的家业。全国汉族六千余姓,再加上少数民族,不就是中华民族大团结、大兴起、大发展吗?是的,我们应该站在竞争的行列中。所以,修谱的重要意义就在这里。
二、旧谱结构分析和今后的改进意见
(一)旧谱结构分析旧谱格式,史称“武城谱式”。亦称“欧阳修格式”。它的结构很简单,只分阕文和本文两部份。“阕”是止息,终止的意思。
    本文以五代为一阕,集中记载他们的生、死、葬、迁、配偶和子女。个别祖公则简述其业绩。这种格式规定:子在父下,弟在兄左,其历史则随人物记在左边。全国的曾氏族谱,就是按派次先后,一阕一阕堆叠起来的。
    每一阕的前面,都有一篇对应相关的阕文。它的主要功能是:①说明该阕五代人与先祖的传承关系;②说明其迁徙的经过和结果。阕文在族谱中起着“经线”的作用,它把一阕阕的历史人物和上代先祖串连起来。
古代,人口少、村寨分散,印刷技术落后,……这种小巧的格式有其优点:五代人世系分明;上下有根可查;有史可读;局部有条不紊,容易掌控;方便雕刻和印制等等。
    但是,到了今天,这种模式的局限性,就充分显露出来了,尤其是阕文,内容不具体、不系统、不全面(以启溪房系前面的阕文为例指出其不足之处),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的人,才能理解它。阕文的局限性很大,可综合指导功能又很弱,一篇阕文仅仅能指导五代人的来龙去脉。一部曾氏族谱,何止千篇万篇阕文,要把相关的阕文串连起来,手续繁杂。何况,阕文无标点符号,不少读者反映,阕文难读、难懂、难理解,连读都读不断句。因此,今天必须大胆放弃它,寻求代替。
    同时,在这个基础上,不适时代要求的书写格式、干支纪元,迷信等等亦应合并改革,使之适应时代要求。
(二)今后的改进意见和具体做法
根据修谱的目的和旧谱的存在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下面的改进意见:
    新谱的结构仍然分为两部份:1、世系表(包括直系世系表);2、世系概述。
1、用直系世系表(辅以简要的文字说明)代替阕文。
直系世系表,综合指导性强,它能直接显示五代、十代……五十代人的世系传承关系;同时,在表中又可记述派次、子女、继嗣、招赘、迁徙等各项内容。印制时,再加配红色箭头,使图表形象醒目,读者会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2、世系概述
世系概述和旧谱中的本文一样,记载每一代先祖的生、死、葬、迁、配偶和子女。也就是留下根源,记好历史,丝毫没有伤及旧谱的实质内容。这样就给后代子孙留下一份有收藏价值的宗谱。不过在记史时,也做了一些小修改:①不记有关风水迷信的内容;②改干支纪年为公元纪年;③生卒时间,只记年份,不记月、日、时;④清朝以前的古代史,改用公元纪年后,仍应保留历史纪年,否则,不知其人何朝出生或死亡,因而失去朝代效应。但到了民国以后,这种情况不复存在,就只用公元纪年了,这是改公元纪年必须注意的地方。
例如:某人是清朝乾隆二年,阴历五月初六日生。用公元纪年,就记为1737.5.6.这样读者就不知道此人是那个朝代出生的。所以,应改记成:某人生于(乾隆二年)1737.5.6.这里,乾隆二年是历史纪年,1737是公元纪年,5,指阴历5月,6,指阴历初六。这样读者就一清二楚了。
总之,世系表和概述两部分,各有功能,互相印证,互相联系,相辅相成。
3、厘清版面,保持族谱的纯洁性和严肃性
①拒绝登载与族谱无关的文章、诗歌和照片。
②拒绝登载任何企业、商业广告。
③不接受任何署名投稿。
④名人应另立专辑介绍。
⑤捐款芳名应另立专栏致谢。
4、错误的内容,修谱时应加以纠正;缺漏的亦应补充。否则,错上加错,后患无穷。
此外,提几点建议:
①新族谱的名称,应根据历史惯例,先行确定。
②及时编写卷首部分及全国的直系世系表(1—55派),供全国修谱应用。击破修谱的难点,减轻修谱的压力,从而使修谱工作能顺利展开。
③全国曾氏族谱与地方到户的族谱,在目的要求与内容应有所区别,但可同时进行。地方族谱基本可按旧谱的内容编写,虽有小修改,但实质内容不变。全国族谱可以县为单位,收集地方族谱中的某些主要资料,汇编成一个县的族谱。各县综合起来,就是一个省的族谱,各省汇合起来,就是全国族谱了。所以,一定要事先把全国族谱所需的资料明确提出来,各地修谱时,就可根据要求,边修边收集,一次上报完成。
④组织人力,编写一部有关曾氏历史的书籍,即正规的曾氏史。只有这样做,才能系统地、全面地对子孙后代进行教育。
修好曾氏族谱,工程浩大,意义重大、困难大大。宗亲们必须做好思想准备,要打持久战,坚持到底,锲而不舍,争取最后的胜利!
一键分享到:
上一篇文章 关于“四龙曾徽” 辨识
    
下一篇文章 论总会主导重修族谱
回到列表 打印本文 回到顶部 关闭窗口

曾子故里就是嘉祥,不是平邑(曾令霞,2011-7-15,34246)
浅谈族谱与修谱(曾增,2009-2-24,19358)
论晋江东石(碧珊)曾氏大宗祠是否是曾公亮故居(曾群策,2015-5-22,20797)
关于“四龙曾徽” 辨识(曾昭演,2008-2-13,26955)
思想决定行动 我们宗亲须不为物欲所驱使(曾增,2011-12-25,19891)

本站内容版权归《曾氏宗亲网》所有,如若引载,请注明出处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 - 2015 曾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0983号 站长:曾广宾 法律顾问: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