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02
    • 经验5882
    • 文章93
    • 注册2005-10-23
    [转帖]“宗圣”曾子的后人生活简单而怡然
     [B]宗圣”曾子的后人生活简单而怡然 [/B]

     来源: 珠江时报

    [SIZE=3]时报记者 杨宝安 报道[/SIZE]

    [SIZE=3]  《曾氏族谱》记载:“吾粤曾姓皆发于山东嘉祥系宗圣者也,粤祖宗圣公十五世孙据初避王莽之乱挈族南迁江西永丰庐陵诸郡,及畏赵宋青苗之法而入粤散居。”到第[COLOR=#333333]59[/SIZE][/COLOR][SIZE=3]代传人时,这一分支终于在更楼镇泽河村停止了跋涉,“宗圣”曾子的后裔便在泽河这片土地上耕耘收获、开枝散叶。[/SIZE]
    [SIZE=3]  如今的泽河村山光水色依然迷人,但物质生活却相对贫瘠,所以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而来自外地的民工又来到泽河打农业工。泽河村于是变得宁静而寂寞起来,留下的村民基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他们怡然自乐,似乎自己并不向往外面的世界,只是希望子女们能通过读书走出这个村庄。[/SIZE]

    [SIZE=3][/SIZE]

    [SIZE=3]墙上挂的牌牌,是老人出入活动中心的凭证。[/SIZE]


    [SIZE=3]    
    [/SIZE][SIZE=3][B]曾子后代用心整理家史[/B][/SIZE]

    [SIZE=3]  尽管大部分村民并不知道自己的祖先便是著名的“宗圣”曾子,也没有听说过祖先的著作《大学》,但稍有了解的村民还是为自己的祖先而骄傲。[/SIZE]
    [SIZE=3]  带我们进村的曾子的[COLOR=#333333]79[/SIZE][/COLOR][SIZE=3]代传人曾德邻,这些年一直都在用心地搜集整理有关曾姓人和泽河村的历史资料。他告诉记者,去年曾有电视台来采访,问村民是否知道曾子时,很多村民都讲“唔知”。曾老为此十分愧疚,于是去年重阳节时他特意写了一封《给曾氏家族的公开信》,打印出来每家每户地派发,并耐心向他们介绍共同的祖先,“曾子即是我们的祖先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他传三省于后代,立孝经于世上,作《大学》为治国为民之道,他一生以好学至孝精神,每日三省吾身,即每天都要三次反省自己是否有做错事”。此外,他还以表格的形式,简明扼要地列出了曾氏派语(字派),让村民们知道自己是什么辈分,是曾子的第几十几代传人。[/SIZE]
    [COLOR=#333333]    
    [/COLOR][SIZE=3][B]好学上进之风已悄然兴起[/B][/SIZE]

    [SIZE=3]  祠堂外有一爿水塘,池塘两边的树木长得葱葱茏茏,枝叶把美丽的影子映在小池塘时里,池塘的水也映成了深绿色。[/SIZE]
    [SIZE=3]  如果说散发着书香的祠堂蕴涵了久远的文化底蕴,那么人家屋子里随意看到的奖状则寓示了小村今日的文气。记者从池塘旁边[COLOR=#333333]187[/SIZE][/COLOR][SIZE=3]号住户门前经过时,无意中瞥见一面墙上贴满了奖状,遂进去拜访一下。女主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为她的一对儿女感到自豪,上五年级的儿子曾德荣几乎每年都拿奖状,还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小女儿曾玉仪也不甘落后,虽然只上到三年级,也拿回来好几个奖状。[/SIZE]
    [SIZE=3]  见有记者采访,热情的阿姨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说村子里现在很重视孩子的教育,每年都有孩子考上大学。并说美国太空总署的研究员曾汝曦就是从这条村走出去的。如今,希望孩子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已成为村民最大的心愿。[/SIZE]
    [COLOR=#333333]    
    [/COLOR][B][SIZE=3]老头才能在娱乐室活动[/SIZE][/B][B]
    [/B][SIZE=3]  
    [/SIZE][SIZE=3]  我们在村里走了走,发现最热闹的地方便是老龄娱乐中心。墙上贴满了红色告示,饮水处还贴出了“请茶”的温馨提示。里面半个墙壁上有个红色的长寿榜,上面挂着一个个二指宽的写着名字的红木牌,老人说,村里的每个[COLOR=#333333]60岁以上老人都有一个牌子,而且全都是男性,女人是不入名的。牌子按照年龄排列,从这里可以知道,现在村里的男性老人有200多个,其中90[/SIZE][/COLOR][SIZE=3]岁以上的老人有两个。[/SIZE]
    [SIZE=3]  里面一间房里,老人们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粤剧《赵子龙保主过江》。在娱乐中心外面,有很多老婆婆带着自己的孙儿孙女嬉戏,问她们为什么不进去活动,老人们说这里是男人们活动的地方,那女人们活动的地方在哪里呢?答案是没有,问原因,也没有人可以说出个所以然。[/SIZE]
    [COLOR=#333333]    
    [/COLOR][SIZE=3][B]在等候收获的轮回中老去[/B][/SIZE]

    [SIZE=3]  《说苑·立节》载:“曾子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他也“辞而不受”。看来曾子的确很向往在大自然里欣赏风景,感受人生的快乐。[/SIZE]
    [SIZE=3]  如今,曾子的后人们虽然生长在农村,但似乎并不大热衷于耕田了。因为这里的“有钱人还不是很多”,所以“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小村慢慢孤独起来,屋子、院子、村子愈发空寂了。[COLOR=#333333]2000[/SIZE][/COLOR][SIZE=3]多人的村庄现在常住的只剩几百人,而且也多是老人和孩子,一些事业有成的也举家迁到禅城、荷城等地居住不再回村。[/SIZE]
    [SIZE=3]  没有年轻人,田却一样要耕,在村里记者发现了不少光着膀子的外乡人。原来,有不少泽河人将地和房都租出去,这些外乡人就暂时住下来。他们承包土地,种水稻和经济作物,也养鹅和打零工,有的还承包了山林种松树。[/SIZE]
    [SIZE=3]  留在村里的人们也没有抱怨,他们仍怡然自得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种稻子、瓜菜,收获稻子、瓜菜,然后再种下……日子过得挺充实也挺简单,他们甚至连煤气灶都不用,一律烧柴禾。一户人家正在家里剁着从山上挖回来的两面针,说是用来煲凉茶。记者尝试着尝了一截两面针的根茎,一直苦到喉咙里,到吃晚饭时还余味悠长。[/SIZE]
    [SIZE=3]  这里没有骇人的高楼,没有呛人的烟筒,却平添了更多的绿意和安宁。在泽河村生活的人仿佛永远没有烦恼,我们离开的时候已近黄昏,村里显然比来时热闹多了,农夫们提着柴火、哼着小调从村子的这头走向那一头,老太太坐在祠堂门前的青石板上安静地劈着柴,妇人们已经生火做饭了、烟囱里冒出袅袅的炊烟,男人们吆喝着贪玩的孩子赶紧回来写作业。[/SIZE]
    [SIZE=3]  可孩子们还贪恋着黄昏前的一点光阴,赖在祠堂前的广场上放风筝,虽然怎么也放不到天上去,我想他们的心或许早就在空中飞翔了……[/SIZE]

    [PP]

    [ 这个贴子最后由曾昭演在2006-10-17 9:09:03从 曾氏部落 转移过来 ]
    我为曾氏光荣(湖南常德,庆字辈)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374
      • 经验5709
      • 文章405
      • 注册2006-04-24
      一、这个村子的人连曾子都不知道------------无知
      二、活动中心连女人都不能进----------------封建
      三、通过对曾子“儒家”思想的宣传教育------知识改变命运,能力创造财富
      四、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为中国迈向工业国而努力了
      闽汀州 仁旺房系 致饶>易占>鞏>综理>仁智>必聪房 宗圣公七十五派裔孙 庆字派
                            QQ136667665   zqd0718@sohu.com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374
        • 经验5709
        • 文章405
        • 注册2006-04-24
         “《说苑·立节》载:“曾子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他也“辞而不受”。看来曾子的确很向往在大自然里欣赏风景,感受人生的快乐。”
          休闲是可以 想想我家乡的祖祖辈辈们都以种地为生 到现在还是那块地,一点都没变。依然还是那样的不富有....不过农家里勤劳的人们学习会了将通往较远庄稼地的路,能为了在秋收里多几斤谷子而挖去整成庄稼地。也不知曾子的“儒家”思想学到那去了,传的三省于后代都变味了!---------------------------------我家乡的人还很无知!
          难怪父亲一直说[COLOR=red]山的外面非常的精彩 有很多你想要的东西[/COLOR] 我一直为父亲的这句话而努力着
        闽汀州 仁旺房系 致饶>易占>鞏>综理>仁智>必聪房 宗圣公七十五派裔孙 庆字派
                              QQ136667665   zqd0718@sohu.com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1
          • 积分1236
          • 经验21775
          • 文章1215
          • 注册2005-04-19

          曾氏部落对这个村有详细介绍。
          http://www.zengshi.net/bbs/Announce/Announce2.asp?BoardID=67&ID=9840
          宗圣公72派孙,略公>巩公>江口53派大儒公房→绣河公下派,祖籍广东高州.E:doctor19982003@163.com,QQ:33886716,个人空间http://cimetidine1998.haodf.com/,从事临床内科工作.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312 seconds with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