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曾氏族谱 -> 旧谱记载 -> 曾公望墓志铭 返回  打印
曾公望墓志铭
作者 强至   摘自 曾氏宗亲网   发表 2025-5-5 18:34:07  


原名《朝奉郎守尚书虞部郎中上轻车都尉赐绯鱼袋曾府君墓志铭》
     曾氏得姓最远,其族散在四方,未闻有显者。由泉州晋江之曾,讳某,始以文学取进士高弟。久之、修撰集贤殿。复有子,今丞相仆射、兖国公(公亮公),能世科第。既贵、得追赠三代,故自曾大父讳某(峤公),逮修撰,累至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又命豫、楚二国以公其祖(穆公)、父(会公),于是曾氏遂大显。
      公讳公望、字武仲,丞相之弟、楚国公五子,用父任补太庙斋郎,尝一试进士不中,曰:“安能事此求合耶?”遂勉调州县。后数年,主明之鄞县簿(今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主簿、官名,主管地方的事务官)。是时朝廷用兵西方,诏举材吏可为县令关中者,或荐公可任,即拜卫尉寺丞,知华之渭南县(今陕西省渭南市),由寺丞八迁至虞部郎中(宋工部下设虞部,有郎中、员外郎等职),由渭南历佥书宁海(今浙江宁波市辖县)、奉国(奉国县今废,并入四川广元市苍溪县)二军节度观察判官事。去持楚国太夫人丧,服除,知舒州桐城,改苏州吴江县,知忠州(今重庆忠县),通判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迁光州(今河南潢川县、光山县一带)以卒。
      公囊畜智虑,视天下事无难者,仅缕出罅见(罅、缝隙,喻事情的漏洞),措之行事,人固以为不可及。渭南豪家置硙(石磨)以擅水利。岁旱,一勺不以与人。公至,即破硙渠水,使得与众共,凡溉民田千顷。杭州江堤坏,水势极悍,一州恐,当立办堤役,诸从事莫可与者,太守以属(嘱咐)公,即白下诸县调丁夫,至则富阳人欲亡役撼众。公钩得唱者,捽之以罪,众惧且力,堤及成,有诏褒谕。忠州民负官盐十七万,有破产不足以偿者,或负者死,至子孙犹偿不释,公奏罢之。
      仁宗朝宽恤诸道民力,遣公江西,多称上旨。治平二年(1065年),淮、蔡饥,公适为光州,流民闻仁政,日辏其境,募富家仓实以食之,人活数百万。煦穷恤弱,一郡视公犹父母。明年(1066年)正月二十一日,以疾卒于官。凡阖封之人,与旁郡之饥民食于光者,哭数日不绝声。呜呼!公仁若此,而寿止五十七,官不过一州守,岂其命耶?其临下气严色厉,若触之立蹈于咎,而中实宽然。以恕与人交,诚至谊笃,滋久不坏,虽甚爱物,彼挚之以去,不问。又天性强记,文字一经目,辄终身不忘。好谈前史事,历历如指掌。善刑名书,或问某事若是,法如何?曰某事应某法,闻者服其精。尝著《军政备览》二十七篇,摭诸家兵法为之说,观其方略,三军可将。凡材之可用世者,卒不一施,其可悲也已。
      娶朱氏,封广陵县君,兵部侍郎赠某官巽之女,静柔淑明,先公十三年卒。子男三人:孝绰、光禄寺丞;孝總(谱名:述)、太常寺太祝;孝缊、太庙斎郎。女六人:长适某、次适卫尉寺丞王谌、次适殿中丞杜諲,余尚幼。公之在吴江,夫人卒焉,遂葬杭州之天竺山。及公葬有日,孝绰与其仲弟迁夫人之柩自杭至,乃以某年某月某日合葬郑州新郑之某原。铭曰:
公初起家,父荫是承。中则己致,乃中有称。
公在郡县,害寝利兴。豪夺尔破,众摇尔惩。
释其负逋,如解急绳。哺厥饥口,数不可胜。
惠于民人,义于朋友。裕其在己,霈然自增。
强其在天,则莫我能。亶有余祉,后人是膺。

资料来源:全宋文卷一四五五《祠部集》
墓志铭撰文: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浙江杭州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曾肇行狀》载:娶强氏,累封和义郡君。尚書祠部郎中、三司戸部判官,讳至之女也,有贤行能宜家。也就是本墓志铭撰文者为文昭公曾肇之岳父。

附世系直系:宗圣参公→元公→西公→钦公→得公→羡公→遐公→炜公→乐公→浼公→旃公→嘉公→宝公→琰公→据公→阐公→植公→耀公→培公→德公→绚公→焕公→梓公→勰公→端公→铉公→海公→横公→兴公→隆公→钧公→谋公→丞公→珪公→隐公→延世公→运公→浤公→銳公→瓒公→峤公→穆公→会公(子六名:度、亮、立、爽、望、定)→公望公(墓志铭主)。

http://www.zengshi.netarticle.asp?articleid=41405

Copyright 2005 - 2015 曾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0983号 站长:曾广宾 法律顾问: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