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特辑 -> 思想决定行动 我们宗亲须不为物欲所驱使 返回  打印
思想决定行动 我们宗亲须不为物欲所驱使
作者 曾增   摘自 温州曾氏   发表 2011-12-25 21:56:35  

一、人类的思想与行动

首先我们从河南唐河人氏,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字芝生(1895—1990),他的四个人生境界说起,冯友兰先生认为:

1、自然境界: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2、功利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3、道德境界: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4、天地境界: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至圣公和宗圣公的人生境界属于天地境界,我们又属于哪一种呢?

二、生命存在的需求

地球形成于45亿年以前,约15亿年后地球上才出现最早的生命,即原生的单细胞生物。人们历来都认为生物与非生物有质的区别;不过,现在的科学家们已不再接受这种将生物与非生物截然分开的设想,而把生物看作是由非生物自然进化而来的。他们按组织的分类等级标准将所有的物质加以分类;非生物就是在这一组织的某一等级转变为生物的。

一种类的生物,它所面对的环境是共同环境的同时,还要面对物种内部由同类个体构成的内在环境。同类个体之间也存在竞争,同物种个体如果没有生存能力的个体将会被淘汰。那些会主动去增强个体间可依赖性的个体将有利于发展,所以那些物种内个体间没有联系起来共同生活的物种比那些互相利用分工合作的物种生存的能力弱。如狼群、蚁群。根据以上两点,就物种的存在来说,是一种物种内与外的关系。那些只能根据环境被动寻找自己生存空间的物种,它们面对的生存环境将来是来自物种内部和外部其它物种双重被动的竞争,这样的物种将被动的承受来自于外部和内部的压力;相对于那些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寻找和改造生存环境的物种,它们面对的生存环境是主动适应于其它物种所构成的自然环境;与其它物种竞争的同时也主动去影响其它物种使之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在物种的内部,它们互为有利条件,共同觅食,共同防御而不单单是竞争。

现代生物除了以前的自我保存性质之外还添加了主动选择适应,共同改造环境和物种内紧密良性合作与良性竞争等性质!这些奇妙的性质都是实现存在而必须的策略与手段;是依赖于这个世界原本存在了的性能,并在这个独立于一切的世界的许多局限的前提下,一步一步衍生出来的;是在存在了的世界存在的局限下产生的存在物;是合乎存在性质的存在;是以存在的逻辑去产生并可以以存在的逻辑去解释和必定具有存在的性质的!

如今,如果把地球当是一个共同的环境,包括人类也是生物存在的一个部分。那么地球合适的生物环境的产生也意味着其环境的变迁,如果生物没法走出地球,那么生物没法走出其覆灭的命运!现在的人类正在尝试着走出地球并生活,好像就是存在原先所设定的那样!

我们曾氏大家族共荣圈又如何才能走向金光大道。

三、孔子曾子的天人合一与庄子的天人合一

孔子曾子的思想中,具有自然的属性。人与天是相互交往的关系,他从人的观念出发,由人及物,从爱人产生出爱物的道德观念。认为爱护草木森林,既是生机,也是操行道德。道家与儒家天人合一理念的区别:道家——以自然为中心;儒家——以人为中心。二者是互补的关系。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孔子曾子朴素的天人合一观点与庄子《道德经》的阐述后,被后人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天人合一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四、驾驭物欲,而不为物欲所驱使。

1、不为功利主义所诱惑

近几年一系列地方政府热衷于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是神话中的人物上都不放过。究其原因,当然是基于利益冲动,存在借机拉动旅游经济、提升地方知名度的动机。例如:出现了观音故里、孙悟空花果山等林林总总的口水战,这些虚拟人物之争背后又反映了我们这些尘世俗人怎样的心态?真是叫人啼笑皆非。

又,三地争夺西门庆故里,折射的是当前社会扭曲的以恶为美的不正常审美取向,最终会贻笑方家。

我们中华曾氏寻根固然重要,但我们曾氏族人要遵循客观公正理念认清事实,不能被地方政府所忽悠牵着鼻子走,不要将自己置身于利益漩涡之中。寻找祖根而不是争夺祖根,更不要牵强附会度造祖宗祖籍地,对地方政府不合理操作,不利我们曾氏宗亲团结的,要当头棒喝。

我们多么希望发现曲烈封曾(鄫)的都城及祭祀台,可是,专家们都自己矛盾起来了:西周的西申国与申侯国都没有搞清楚;曾人青铜器硬说是曾国青铜器等等。在我的记忆里,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时候,有一本记录历史的参考书《(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平王奔西申•••”,专业学者童书业、石泉、宋新潮等都认为叛周之申为关中的西申(关中位于陕西中部,包括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五个省辖地级市,总面积5.55万平方公里。)。退一万步说,就算如专家所说,也只是只是西周与东周之际发生的事,也靠不上夏代。

这些事出有因,查无实据,的事件,我们要一笑而过,不必太认真。但,笔者赞成曾氏祖根地的称谓,因为曾氏古人族居过的地方都可以这么叫,不否认方城在商周时代曾经居住过曾人。

2、关于修谱。

有人说为了创造谱牒文化而修谱,显然是错误的,修谱只是如实记录当代族人的生、婚、卒、葬。族谱本身没有文化可言,也没必要大张旗鼓地去研究,接错了可以改一改,有些事情就是弄明白了还要装糊涂。谱牒只有经过千百年的时光流转,才会折射出她的文化光芒,如二千五百年前宗圣公的思想文化,符合如今社会某一方面的精神需求,我们把她再加工,为社会服务,这就是谱牒文化之一。

修谱,先祖的生、婚、卒、葬,这是修谱不可回避又棘手甚至是头痛的问题,再次阐明。

3、宗亲会

笔者认为,宗亲会必须有别于社会上的任何社会团体,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以商会模式运作,不以行政手段操作,也不该是独唯金钱为王。不是谁知道了宗亲会的产生与存在就去参加,也不是宗亲会里的某人知道某某宗亲就可以拉其入会,交上会费就可以挂个什么长的,我们知道更多的大德大贤者,在祠堂口在广大宗亲之中。

笔者建议(花3——5年时间):宗亲会需从各个祠堂口(没有祠堂的地方以村或镇为单位)推选出宗贤(包含文凭高的、管理能力强的,但不一定要是人民代表或政协委员之类,但未必不可。),代表各祠堂口成立(或重组)县级宗亲会(支会人数超5000人的区、县,不超5000人的区县不设支会,直接上地区宗亲分会。),每个祠堂不管大小,人数多少,都有发言权和会员行使权。县级宗亲会再组合(或重组)推选出更优秀的宗贤,代表该县成立地区宗亲会(分会)。地区宗亲会再组合(或重组)推选出更优秀的宗贤,代表该地区成立(或重组)省宗亲会。省宗亲会再组合推选出更优秀的宗贤,代表该省参与组合(或重组)总会。

如推选宪梓博士,归口梅州西林曾公祠堂口。

原则上全国宗亲参与(除18岁以下与老人以外),会员费每人每年10元,终身会员费100元,会员费由支会或分会收取并逐级上缴至总会。会员费留成比例:支会5%、分会20%(以地区分会为主导模式,若以县支会主导则反之。)、省会15%,其余上缴总会。

然后,再发动全国宗亲,鼓励乐善好施的宗亲踊跃捐献,犹如修谱与修建本地本族宗庙一样的热情输银。捐献巨款的宗亲慈善家以其名命名为独立单项基金。

只有这样的宗亲会,才能代表全国以至全球曾氏族人;才能海纳百川,人尽其才;才是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的宗亲会,才能做好曾氏宗亲事业。能够得到全国以至全球宗族宗亲拥护和支持的宗亲会是个决不缺人缺钱的团体组织宗亲会是个没有什么事办不了办不好的团体组织。每个人都是有用的人,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独到的特长与技能方面,我们只要把每个人的特长技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我们的曾氏大家族才能日新月异,与日俱进,与时俱进!

(看当年,第一次中国共产党会议在嘉兴南湖一只小船上召开的时侯,谁知道啊,一旦坐拥天下,就必须采取四级行政制,及各级地方人民代表与政协委员。)

五、当前亟需成立的是济困救助与助学基金(或资金库)

看到宗亲网上急需救助的宗亲呼救的感言,笔者认为,省级以上的宗亲会应当(写进章程)成立济困救助学基金或资金库,以备不时之需。这种宗亲情谊,人文关怀是必要的。

有人建议(笔者不知道是对是错,供宗亲探讨):基于总会组成模式和现状,如果谁愿意向曾氏宗亲总会捐资一亿元人民币,谁来当任会长。(拟):五千万元修编全国通谱;二千万元成立济困救助基金;一千万元成立助学奖学基金;一千五百万元修建山东嘉祥曾子书院;五百万元作总会流动资金(费用)。

笔者奉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社会责任感原则而作。挖掘曾氏的历史文化弘扬宗圣公的思想文化圆全球同宗共祖的曾氏大家族大团圆大团结的新时代之梦。

http://www.zengshi.netarticle.asp?articleid=40988

Copyright 2005 - 2015 曾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0983号 站长:曾广宾 法律顾问: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