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曾氏典故 -> 少岷公小传 返回  打印
少岷公小传
作者 曾广溯   摘自 曾氏宗亲网   发表 2009-11-1 21:13:21  
      少岷公讳玙,字东石,又岷野,曾子第六十一代裔孙。明成化十六年庚子(1480年)三月初三日出生於泸州合江县笔架山麓。父亲海宽,字朴庵,他饱读群书,博学能文,文思敏捷,以梦见美玉而将二子取名为璠和玙。大少岷公三岁的唯一兄长是璠公,为武进士,官锦衣卫。少岷公从小聪颖,海宽公自任老师,悉心授他圣贤之书,就读于合江安乐山(今笔架山)。而少岷公的悟性甚是了得,七岁时的一天,太阳光透过茅屋竹编的墙壁,散射在屋里,尤如斑马彩条一般。朴庵祖诘问玙公说,这是什么原因?像“野马丈虹”呀,你能对这个对子吗?“明透屋山光似玉”,玙公立即回对说:“影浮书案气如龙”。对的如此精妙,连海宽公都十分惊奇。   

     万历进士、章丘博学名士董复亨对此惊叹曰:“王文成[即王阳明]十一岁赋金山寺诗,有‘打破维扬水㡳天,玉箫吹彻洞龙眠’之句。杨用修[即杨升庵]十二岁拟贾谊《过秦论》,亦脍炙士大夫口,后两公果以文章功业。而先生七岁时,见隙光即呼为‘野马丈虹’,因足一联曰:‘明透屋山光似玉,影浮书案气如龙。’ 嗟乎!名世之士,相出而撐持宇宙,未有不根於夙慧爾。故夫先生之集,眞天授非人力也。”

      他十四岁时,参加补博士弟子考试,每次考试成绩都是优秀之皎皎者。为此,深得郡侯赏识,专门在合江凤仪山修一所房屋供玙公读书著作之用。这期间,玙公全力攻读古今之学,特别是书法精湛到与字帖意境吻合无隙的地步。随后受威茂兵宪王先生之聘,为其督学於西塾,有机会登岷山、青城诸山,感慨万千,后遂意把在合江居住的安乐山改名为少岷山,并自己取号名为“少岷”。

      玙公在正德二年(1507年)28岁,赴成都省试取得第五名,第二年深得主考、吏部尚书梁储所赏识登进士榜。被朝廷授予户部江西司主事之职,玙公在任上认真工作,榷税清源,不逢迎主政太监刘瑾,以廉明著称,后转升员外郎。他还给大司徒上条,提出八项治政的建议:“革皇庄,裁冗费,禁滥支,减厩马,清盐法,停钞法,明征纳,禁使用蠲门税、重漕政。”大司徒同意玙公进言,但因其逝世未能实施。后因得罪了权贵刘瑾,于正德十一年(1516年)被外放到江西建昌府任知府(府治在今南城县)。

      在四年的建昌任上,玙公秉公执法,严格执行政策,照顾下属,体察民情,在乡镇建学校,建昌府建书院,对当地的儒生学子进行考试指导,文风盛行,培养出一批知名的文人志士。直到多年以后的清代,建昌的文风还相当盛行。

      再者,对郡里妖术横行的两芙蓉山不合礼义而设置的祠庙、邪祠,他毫不手软地加以清理,然后按礼仪配祀伍子胥、岳飞及当地的乡贤,从此使郡里的风气变得好起来。

      而玙公任职期间的明藩宁王朱宸濠的谋反,是展示六世祖玙公执政才能的大事件。当宁王在南昌以其祝寿之名要挟诸官与其一道谋反时,玙公闻讯镇定自如,以书生提一旅之师昼夜兼程,随赴巡抚王守仁一道出战,并向其提出会剿叛军的七条计策,皆被主帅采纳。同时,玙公带兵夺回被叛军占据的南康府城(今江西九江市星子县),歼灭贼首等四百八十余人,会同广信知府周朝佐自王家渡歼敌三百三十余人,随后宁王被捕获。前后也就三十五天,经过各府州县的同力共濟,终于平息了宁濠之叛,挽救了明王朝的天下。

      照例对平叛立功的诸位将士,皇帝应该嘉奖封赐的。但正德皇帝经不住周围佞臣的蛊惑,认同佞臣所诬王守仁平濠是为己私利的意见,加之玙公任职建昌期间对各路上司的豪夺土地的要求严词拒绝,所以,玙公也就在平宁王之叛的第二年,正德庚辰(1520年)辞官,由江西两手空空而归故里,时年四十岁。

      呜呼!四十岁而辞官,正值壮年之茂,当为社稷出力之时,公无能乎?非矣!皆因公“至性刚中,法言排奡[ào,排奡的含义为傲视,刚劲有力],澡身自洁,疾恶如仇。”之故。知建昌时秉公执法,不但阻止了某些高官巨室欲霸占良田、美景麻姑山的企图,更上疏声讨了江西省上某些趋附宁王叛逆的内奸。如此,平叛以后,仍在台上的显官巨室岂可容你?故公虽有社稷之功,皆不得录。历来如此,岂有他哉!直至明世宗继位,始封中宪大夫,奖其平定叛乱的功绩。

      少岷公辞官归来,遵从父命由合江县徙居泸州郡城。于是,他在泸州城东五里的高坝之上的龙船坵山(今称呼为曾山)上购茅屋数间,置田购地,耕读教子,著书立述,欣欣然地优游辞官后的三十余年大好时光。在故乡的日子里,凡地方院、司、道、府的庆弔、启札、碑文、序纪、匾额等有求必应,皆出其手;他诗赋清新,文藻无尘气,但他更钟意经史,著有《圣学会通》、《河图洛书解》、《春王正月考》、《历代史评论》、《心学论》、《乐律论》、《数学论》、《召和録》等等;他修《川东志》,精核有体,为文高峻畅达。其题咏、札记,则“平生感述应酬、信意吟咏,就便牘札书之,故稿不尽存。”亦随处散佚,今存者皆诸子私録,只有百分之一二耳,故名《拾存篇》。现在,除《拾存篇》外,其余皆无传世。少岷在泸州的墨迹也无踪可寻,如泸城樵楼(今钟鼓楼处)竖碑的《大观臺》三字,特凌桥(今特兴镇德龙桥)记述孝女事迹的碑记,合江县安乐山原演武厅上《观兵亭》三字等等都出自少岷公手书,现皆不可见,真乃是非常遗憾之事!

      然,少岷公没有因罢官而消极沉沦,他十分看淡官场之事,三十年间除耕作之外,他怡情山水,啸傲林泉。会师访友,谈诗论画,潇洒有致。在龙船坵复业之初,他就撰联与子孙共勉,他说:

              复业承家,自我苦辛经岁月;

              修身立德,后人负荷重坵山。

       他严格教育后代子侄,希望他们今后要自强自立,不要做庸人。在嘉靖十年辛卯岁(1531年)秋天省里乡试的前一天,他赋诗勉励即将在成都应试的儿子侄子们说:

              明日秋闱第一场,英雄海内总轩昂。

              胡为尔辈偏多疾,只是凡庸不自强。

              物色锦城空秀丽,风光苾里颇荒凉。

              虚簷兀坐俄成句,人矣天乎细忖量。

      众子姪也不负公所期望,当喜报传来,得知长子士弘中省试亚魁、侄孙震同科第四后,联想到正德初年他与侄子士交俱中省魁第五名的喜事,他欣喜若狂之情,跃然纸上:

              吾家叔姪旧联魁,叔姪同科报文来。

              最是芙蓉迎露出,谁言红杏倚云栽?

              三千礼乐从先进,奕叶图书烛上台。

              绕膝儿童欢共语,紫泥金字向金开。

      曾氏子弟的连续及第,都得益于少岷公为宗族设办教馆,塾课子弟的功劳。少岷公和胞兄两房共十三个儿子,都分别有进士及第,贡生、举人、庠生等学位,故当时在江阳人称有“曾氏子弟优者为龙,劣者亦不失为虎矣”的说法。可见当时曾家子弟的优秀业绩得到了众多郡人的赏识。

       三十年间,他与正德辛未(1511年)状元杨升庵,进士、州人章后斋等互为诗友,倘佯于故乡山水之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杨状元因抗议明武宗朱厚照不合朝制的大礼,在北京奉天门之哭触犯皇怒而被廷杖并谪戌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县),他来往于老家四川新都和云南保山之间的十几年间,十分敬重少岷公,凡途径泸州滞留旬月之久,都要与少岷公尽兴赓和,联诗韵之谊,倘佯泸州山水之中。如玉蟾山,方山九十九峰,铁泸城,五峰山,忠山等等,每到一处,他们都留下了丰富诗赋颂歌,联韵对句。

      当少岷公返故里到州城时,升庵先生赠五言诗相送,名曰《送曾东石》,诗中极尽怀念之情,大有励志共勉之意:

              文鸟生岷山,来翔十二楼。览德箫韶下,长鸣向南州。翩翩慕俦者,睠言不可留。

              河梁一相送,飘风吹方舟。山川隔光彩,嘉会期三秋。清商易终曲,何以慰离愁。

              常恐丽泽远,索居多愆尤。池心如明月,光彩随南流。脱有归飞翼,因之问阻修。

      少岷公与升庵先生交情甚笃,多见在词翰诗赋之中,但其诗散失不可多得,其原因先是泸州遭遇天启元年(1621年)古蔺奢崇明父子之叛,后崇祯年又遇张献忠之乱,家人四处失散,家乘被灾,书籍尽失,仅于灰烬中拾得几首而也,令人抚膺追惜!

      少岷公身体魁伟,清癯修俊,丰姿勃勃,英气棱棱,很是一表人材。平生勤奋无惰容,不识权杖;手不持金玉,不喜丝帛衣衫,常布衣蔬食而过生活。归乡之后,宗族中多靠他资助衣食婚葬;他不为己利,将先辈遗产,尽分给胞兄的儿子士交、士传、士蒙等辈。

      公在江西参与平叛之时,正值祖妣邓恭人辞世,更坚定了他平贼建功的意志。回归故里之后,先后继娶郭氏、张氏、宋氏和毛氏,育有六子:士弘、士科、士登、士宗、士林、士彦,除士宗、士林为郡学生外,其余四子皆进士及第。六子士彦尤为了得,一年升三级,由福建瓯宁县令升处州知事直至官居山东和河南布政使司右布政使。

      少岷公归家三十余年后,卒于嘉靖戊午年(1558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享年八十寿。临终前,他对儿子们说:我一生没有遗憾,惟一不放心的就是我的著作多为脱稿集编,只有靠你们完成我的夙愿了。他的话说完后就去世了。

      得知先生过世的消息,远在江西建昌的后世乡人建祠为祀,并谥号为“文节先生”,将他以“名宦”入祀祭奠。

      隆庆辛未年(1571年),即在少岷公去世十三年后,由他的好友、弟子章懋、韩怘等将收录的遗稿进行汇编,因为玙公棄世時,諸子尚幼,以故文多散佚不存,只录得百之一二,取名曰《拾存稿》,后在万历年间由先生幼子士彦公重刻付梓。该书孤本仅存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国内不复存在。

      万历十三年乙酉(1585年),在公辞世二十八年后,其幼子士彦公请时任兵部尚书的张佳胤先生为其父撰写了《中宪大夫江西建昌府知府少岷曾公墓志铭》,对少岷公的一生作了高度的评价。

      在古城南康,即今九江市星子县,现存于秀峰境内李璟读书台下的王守仁平宁王的《记功碑》也记录了少岷公的名字。

     《明史》、《皇明通纪》、《皇明鸿猷录》、《明诗综》、《大清一统志》、《江西通志》、《四川总志》、《直隶泸州志》、《合江县志》、《孤本明代人物小传》均简要记有少岷公事迹。

     滔滔长江万古流,黄鹤一去不复还。惟乎伟哉!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少岷公承宗圣之道,建社稷之功,积文翰之大德,吾辈自当愧之。然值此太平盛世,当为和谐社会竭尽微薄之力,岂可惰之不成?今之以记,愿与后辈共勉。

   

    维共和国二〇〇九年己丑岁仲秋

                     少岷公十二代从裔孙、江阳布衣广溯甫立远谨识

 

参考资料:乾隆《曾氏宗谱》、《少岷拾存稿》、《杨升庵全集》、张佳胤《崌崃山房》集

http://www.zengshi.netarticle.asp?articleid=40874

Copyright 2005 - 2015 曾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0983号 站长:曾广宾 法律顾问: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