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通谱是人心所向。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提倡以人为本,鼎力创建和谐社会,1984年国家档案局等单位发文动员有关单位协力编写中国家谱综合目录。这些信息让国人焕发亲情、友情。人们越来越注重寻找与自己相关的历史辉煌。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让人感到骄傲,一族一氏的历史亮点、名人轶事,更引人自豪。人们竞相传颂家庭经典、祖上名人。自古以来,曾氏族人亲情浓郁,每思亲必念先祖。然而诸多族人只知道家系开派以宗圣为第一派,对宗圣以来的世序却不甚清楚。许多族人见不到家谱,见了又难以查清世系。有的房系迁徙历程不详。都希望有一套通谱,统叙世系源流家庭经典,读起来一目了然。
修通谱有利于统一派序。华人曾裔源于宗圣,这一点目前基本上没有争议。宗圣后裔沿衍迁徙,支系诸多,绝大多数族人取名采用同一派语,古往今来派序不混。也有一些支系的族人取名所采用的派语是一支一房所订,与其他支房不同。不同支系的族人相见,不知辈份长少,不知派序先后,共同语言缺乏,亲情较为淡漠。有资料显示,另立派系独列派语的支派有龙山派、内坑派等十几个支派。若通谱修成,全族派语、派序同一,则全体族人亲情融汇。
修通谱有利游子访亲。时代前进带来人口频繁迁徒。宗圣后裔衍徙全国各地以至海外。就国内同一地区而言,曾姓人有可能是来自不同的支房,“同姓不同宗”或同姓不同派语,相互遗憾。尤其海外游子,“家门”相见,亲切不已,然而言及家系则莫衷一是。通谱修成,家族世系古今贯通,可消除“同姓不同宗”之虑,可实现各方曾裔游子一家亲的愿景。
这次在海口召开的曾氏谱牒文化研讨会,制订新修族谱指导大纲,这是将新修族谱迈出可操作性的坚实一步,我建议修谱工作与曾子文化研究工作同步进行。研究曾子文化可指导修谱工作。修谱过程中发现新课题可促进研究工作深入发展。只要各地宗亲组织齐心协力,专业班子努力工作,一届崭新的中华曾氏通谱必将如期展现。
http://www.zengshi.netarticle.asp?articleid=40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