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25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
    • 积分692
    • 经验47503
    • 文章652
    • 注册2009-11-07
    看了曾遨宗亲关于“找到了顗公的记载和提出三个问题”一帖,我真为有这样不辞劳苦求证宗谱的宗亲而感到自豪。
    曾遨宗亲辛苦了。
    由此,我又有这样的疑惑:
    1、东宗南宗世系谱都说“四十派崇范,官南唐(937-975)太子洗马,家富典籍,生子二,延膺、延茂”。清同治十
    三年《永丰县志》记载:“曾氏登科(永丰睦陂曾氏42 世孙曾顗中进士第二名),受皇恩由永安乡改为迁莺乡(里
    名显亲,社名桂芳),因此,吉阳、永安、迁莺是同一乡名。”,《河源大湖田支谱序》里记载:“五十五世,曾顗
    公,天成(后唐明宗李嗣源时的年号,926-930年)已丑科举人,崇范公之孙延茂公之长子也,由吉阳塘源出仕粤东梁
    化太守,因解任宿(形似,此字待考)弟,颢公卜居大湖田,娶夫人黄氏,生一子,庆*(此字无法辨认)”。从这样
    的谱记载看,颢公的确是崇范公之孙延茂公之次子。但从已看到的各地族谱,都说“颢公生于宋理宗端平甲午年
    (1234),逝于元世祖至元癸巳年(1293)。於南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由庐陵吉阳乡,徒居广东河源大湖田,为大
    湖开基祖。生子庆余。”,我就有这样的疑惑:崇范、延茂、颢三代却相差近300年,有可能吗?四十派崇范公的孙子
    曾顗公的弟弟颢公却是五十五派?
    2、你见过这样的版本:“延茂公生头(頭?是把顗字看成頭字的吗?)、影(颢)、颖、頡”,并非通常族谱所见的
    “顗  颢  颖  颉”。把“頭、影”认作“顗、颢”,1997年“主持续谱的人,连这些简单的汉字都不认识”?如果
    “四十派崇范,官南唐”、“颢公生于宋理宗端平甲午年(1234)”属实的话,那么,颢公是“崇范公之孙延茂公之次
    子”的说法是不是张冠李戴?此南唐的延茂公是不是非南宋的延茂公?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6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5
      • 财富1
      • 积分692
      • 经验97668
      • 文章691
      • 注册2006-11-24
          只是举手之劳而已,没有什么辛苦可言。现在暂时找到的证据都指向崇范说,因为40派崇范与42派曾顗祖孙俩都属于五代人,这个是毋庸质疑的了。
          现在要搞清楚的有两个:
          1.与颢公一起迁徙至大湖田的到底是谁?根据演公的一个贴说“珪公四子晖公房系,亦有派衍河源大湖田一支,但查找很久也未找到此房之后裔”,具体资料如下:“四十四派:(财子)应沅字光泰,徙惠州府河源大湖田。配陈氏,葬半逕口。生子二名:芳、桂”,我怀疑现在在大湖田五果村的曾氏后裔是否是45派芳、桂的后裔。相关网址是:http://www.zengshi.net/bbs/a/a.asp?B=3&ID=156051
          2.如果我们“颢公生于1234年,顗公中进士任粤东梁化太守”记载准确,也就是说我们采用崇邺说,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曾顗是五代人”与“曾顗是南宋人”这一在时间上出现200多年差距的矛盾?似乎无论采用崇邺说还是崇范说都无法自圆其说。各种版本族谱都记载延茂生四子顗、顥、穎、頡让我们感到真无奈!
          各种族谱与真实史料记载(史料记载崇范、曾顗爷孙俩都是五代人)产生的矛盾让我不由得怀疑家谱记载的准确性,大湖田关于颢公、顗公的记载真的有待考证,特别是顗公房的,生卒年多少?墓葬地在那里?这些问题我都没有相关族谱去佐证。过年时我曾翻过大湖田宗谱,印象中97大湖田谱似乎也未收录顗公房资料,烦请诸位大湖田宗亲上传顗公房族谱!
      [ 此贴最后由曾遨在2010-3-31 9:18:41编辑过 ]
      73派昭.34珪,40崇邺
      在线情况
      27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7
        • 财富4
        • 积分912
        • 经验33302
        • 文章1028
        • 注册2006-08-14
        武城谱的编撰诸公当年为了落实颢公迁大湖田的事情,不可能不到大湖田去落实的,只是不知道当年大湖田的先辈们为什么不出示颢公出生于1234年的记载?为什么不告知颢公在南宋末年迁大湖田的?其实武城谱对许多房谱的记载都做了否定性的订正,有些房谱上的状元都没有得到两宗认可呢。
        [ 此贴最后由曾繁亮营前在2010-3-31 3:45:50编辑过 ]
        雍正壬子年67派祖偃禹公从惠州和平县仁义图彭镇约寨下堡大岭下迁江西上犹浊水坑
        在线情况
        28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
          • 积分692
          • 经验47503
          • 文章652
          • 注册2009-11-07
          如果“四十派崇范公是官南唐”、“颢公生于宋理宗端平甲午(1234)年”属实的话,那么,1997年大湖田重修
          谱,将颢公的一支续上九代,接到四十派崇邺公房系是有道理的。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29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0
            • 财富2
            • 积分6594
            • 经验449007
            • 文章6746
            • 注册2009-01-29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保裕[/U]发表的内容:[/B]

            如果“四十派崇范公是官南唐”、“颢公生于宋理宗端平甲午(1234)年”属实的话,那么,1997年大湖田重修
            谱,将颢公的一支续上九代,接到四十派崇邺公房系是有道理的。[/QUOTE]
            [SIZE=3]平海王崇邺公是39派辉公次子.(墓址在武陵县曹坑走马岗.渴虎饮泉处).[/SIZE]
            曾广森、字石根(1970-2022年),江西铜鼓永宁镇西湖村人,原江西省铜鼓县曾子文化研究会会长。广森公一生热心家族事务,2009年1月加入曾氏宗亲网,后出任区版主。
            在线情况
            30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5
              • 财富1
              • 积分692
              • 经验97668
              • 文章691
              • 注册2006-11-24
                  谢谢森公提供资料,我查了相关资料,现在的地址应该是武宁县,也确实有曹坑,走马岗这两个村名,以后有机会一定去崇邺公坟前去上香!
                  另外如果采用崇邺说的话,那么武城谱关于“崇范生二子延膺、延茂,延茂生四子顗、顥、穎、頡”的记载就是错误的了,事实上97年大湖田宗亲修谱时就曾经特地跑到永丰、吉水等地去查证族谱,在崇范生子的那一栏有一个特别标注:“旧谱志崇范生一子,而各老谱及翰博府修旧谱均二子,故补叙延茂一支”,据此大湖田宗亲认为崇范本来就生一子,只是有其他族谱记载崇范有二子所以才将延茂房补上去。这也是大湖田宗亲采用崇邺说的依据之一,详见97大湖田谱的《特别公告》,里面有很详细的介绍。
                  大湖田自颢公开始至今绝大多数为湖田派二十二世(75派)、二十三世(76派),33年为一代的话23代共759年,这与颢公生于1234年距今776年相符。如果采用崇范说的话显然与事实不相符,如果采用崇邺说的话那么就说明武城谱关于“崇范生二子延膺、延茂,延茂生四子顗、顥、穎、頡”的记载就是错误的!或许崇范真的就只生了延膺这么一个儿子,又或许崇范生下的第二个儿子延茂早年夭折了,当然这只是猜测,一切有待论证!
              [ 此贴最后由曾遨在2010-3-31 16:55:40编辑过 ]
              73派昭.34珪,40崇邺
              在线情况
              31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0
                • 财富2
                • 积分6594
                • 经验449007
                • 文章6746
                • 注册2009-01-29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遨[/U]发表的内容:[/B]

                    谢谢森公提供资料,我查了相关资料,现在的地址应该是武宁县,也确实有曹坑,走马岗这两个村名,以后雨哦机会一定去崇邺公坟前去上香!
                    另外如果采用崇邺说的话,那么武城谱关于“崇范生二子延...[/QUOTE]
                [SIZE=3]此房资料还在整理,待后上传分享、分鉴。[/SIZE]
                曾广森、字石根(1970-2022年),江西铜鼓永宁镇西湖村人,原江西省铜鼓县曾子文化研究会会长。广森公一生热心家族事务,2009年1月加入曾氏宗亲网,后出任区版主。
                在线情况
                3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7
                  • 财富4
                  • 积分912
                  • 经验33302
                  • 文章1028
                  • 注册2006-08-14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遨[/U]发表的内容:[/B]

                      谢谢森公提供资料,我查了相关资料,现在的地址应该是武宁县,也确实有曹坑,走马岗这两个村名,以后有机会一定去崇邺公坟前去上香!
                      另外如果采用崇邺说的话,那么武城谱关于“崇范生二子延膺...[/QUOTE]
                   
                  长房:
                  东宅鼎公7子:奇修、载修、懿修、蕴(?)修、全修、进修、能修;
                  南宅邺公4子:霸修、冲修、著修、[COLOR=#ee1111]延茂[/COLOR];
                  西宅德公5子:澄修、敬修、斋修、从修、够(?)修、
                  北宅桢公2子:鸾修、纹修。
                   
                  二房:
                  崇范公1子:[COLOR=#f70909]延膺[/COLOR]。
                   
                  读上面的文字别扭不?
                  [ 此贴最后由曾繁亮营前在2010-4-1 4:03:08编辑过 ]
                  雍正壬子年67派祖偃禹公从惠州和平县仁义图彭镇约寨下堡大岭下迁江西上犹浊水坑
                  在线情况
                  3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5
                    • 财富1
                    • 积分692
                    • 经验97668
                    • 文章691
                    • 注册2006-11-24
                        崇邺说不是延茂直接接崇邺的:39辉,40崇邺,41霸修,42匡诏,43纹祈,44敏事,45章献,46录,47唯,48义敏,49存畈,50-52不详,53延茂,54颢,其中49派存畈生儿子延茂、延蕙,延茂生四子顗、顥、穎、頡四子的
                    73派昭.34珪,40崇邺
                    在线情况
                    34
                    • 头像
                    • 73派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1
                      • 积分1235
                      • 经验27708
                      • 文章1465
                      • 注册2005-10-23
                      对了,
                      49派:存畈,生二子:延茂、延蕙;
                      50派:延茂,生四子:顗、顥、穎、頡;
                      51派:颢公,生一子:庆馀。
                      [ 此贴最后由曾瀚辉在2010-4-2 23:05:40编辑过 ]
                      广东河源大湖田。34派圭公,35派宽公,36派荘公,37派庆公,38派伟公,39派辉公,40派崇邺,41派霸修,42派匡诏, 43派纹祈,44派敏事,45派章献,46派录公,47派唯公,48派义敏,49派存畈,50派延茂,51派颢公。(51派颢公於南宋度宗咸淳元年由庐陵吉阳乡徒粤河源大湖田)
                      在线情况
                      35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7
                        • 财富4
                        • 积分912
                        • 经验33302
                        • 文章1028
                        • 注册2006-08-14
                            引文如下:“范长子延膺公,字膺修,行廿一郎。官廕授御使兼资库使陛左班殿,直果州兵马督监。生于同光癸未年四月十一日,于端拱戊子年卒于京,归葬永丰县南源添井湖寅向。配魏氏,葬永丰藏陂蛇呼向。生子五名:频、顼、页、颜、硕。”
                            我实在无法理解:97大湖田谱记载:存畈公生子延茂、延蕙,延茂公生四子:顗、顥、穎、頡。如果说是时隔200余年,为什么会父辈派行相同为延,子辈派行也一样是页,而且还一样是单名?这样的几率,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史上,谁还能够找出第二例来?
                        [ 此贴最后由曾繁亮营前在2010-4-2 2:57:35编辑过 ]
                        雍正壬子年67派祖偃禹公从惠州和平县仁义图彭镇约寨下堡大岭下迁江西上犹浊水坑
                        在线情况
                        36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
                          • 积分692
                          • 经验47503
                          • 文章652
                          • 注册2009-11-07
                          从颢公的出生时间看,颢公不可能是崇笵公的孙子。至于“什么会父辈派行相同为延,子辈派行也一样是页,
                          而且还一样是单名?”,“延”不是我们曾氏的排行的字派,相隔200多年后,有相同的名字也不奇怪。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49 seconds with 8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