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声望+2
    • 积分71
    • 经验859
    • 文章58
    • 注册2005-08-19
    南丰 曾氏
    东方网8月1日消息:江西省文物普查人员近日在南丰县白舍镇田中村宋家山村小组发现一部《曾氏族谱》,详细记载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家族世系繁衍。这为深入研究曾巩及其家族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族谱为木刻印刷,材料为绵纸,长35厘米,宽23厘米,共18卷,为清雍正年间所重修。族谱以“义”、“诚”为主线,详细记载了曾氏家族繁衍、迁徙分布、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等历代家族序列。序文记载该支曾氏后裔,上承曾洪立公,中经曾巩号文定公(即曾洪立公第六代子孙),由山东迁至南丰,至今已满七十六世。
      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北宋散文家、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还有一本书 大家可以参考
     
    [TABLE][TR][TD][B][COLOR=#003399][SIZE=3]宋代南丰曾氏与文学[/COLOR][/SIZE][/B] [/TD][/TR][TR][TD][ALIGN=right]【作者】[/ALIGN][/TD][TD][ALIGN=left]包忠荣[/ALIGN][/TD][/TR][TR][TD][ALIGN=right]【专业】[/ALIGN][/TD][TD][ALIGN=left]中国古代文学[/ALIGN][/TD][/TR][TR][TR][TD][ALIGN=right]【授予单位】[/ALIGN][/TD][TD][ALIGN=left]南昌大学[/ALIGN][/TD][/TR][TR][TD][ALIGN=right]【指导老师】[/ALIGN][/TD][TD][ALIGN=left]文师华[/ALIGN][/TD][/TR][TR][TD][ALIGN=right]授予时间】[/ALIGN][/TD][TD][ALIGN=left]2006[/ALIGN][/TD][/TR][TR][TD][ALIGN=right]【授予学位】[/ALIGN][/TD][TD][ALIGN=left]硕士[/ALIGN][/TD][/TR][TR][TD][ALIGN=right]【关键词】[/ALIGN][/TD][TD][ALIGN=left]宋代;南丰曾氏;文学[/ALIGN][/TD][/TR][TR][TD][ALIGN=right]【摘要】[/ALIGN][/TD][TD][ALIGN=left]中文摘要 本文从南丰曾氏的道德修养、家族联姻、政治地位、家风传承、儒学源流等文学的外部因素入手,进而分析曾氏文学的内部特点和成就。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补充南丰曾氏的世系,分析曾氏家族的兴衰,探究南丰曾氏的家庭教育、儒学源流、家风等家族文化。其次是从家族的角度看文学,分析曾巩等曾氏家族成员在散文、诗、词等方面的成就,评价其对宋代文坛的贡献。再次,通过对南丰曾氏及其文学的分析,管窥曾氏家族仕途、姻亲、家风和文学之间的关系。
    英文摘要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nterior characteristics and achievement of Zen's literature on the base of investigating their moral training, familial marriage, political status, moral style and Confucianism tradition. The first chapter complements Zen's pedigree and makes a detail investigation of Zen's history and analyses Zen's familial culture such as special familial education, Confucianism history, moral style and so on. The following. Chapters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n their literature creation form Zen' familial culture and evaluate their essays, poems and Ci poetry. Through the above study, we will have a restricted view of the relation among moral style, marriage, political status and literature of Zen in Song dynasty.[/ALIGN][/TD][/TR][TR][TD][ALIGN=right]【章节】[/ALIGN][/TD][TD][ALIGN=left]引言 7-10
    一、宋代南丰曾氏的世系 10-19
    (一) 南丰曾氏的世系 10-17
    (二) 南丰曾氏世系表 17-19
    二、宋代南丰曾氏的历史 19-28
    (一) 南丰曾氏的兴衰 19-23
    (二) 南丰曾氏的姻亲 23-28
    三、宋代南丰曾氏的文化积淀 28-38
    (一) 南丰曾氏的家庭教育 28-30
    (二) 南丰曾氏的儒学源流 30-34
    (三) 南丰曾氏的家风 34-38
    四、宋代南丰曾氏的著作 38-43
    五、曾巩的诗文 43-50
    (一) 曾巩的文学思想 43-44
    (二) 曾巩的散文 44-47
    (三) 曾巩的诗歌 47-50
    六、曾氏家族的散文 50-57
    (一) 曾致尧的散文 50-51
    (二) 曾易占的散文 51-52
    (三) 曾肇的散文 52-54
    (四) 曾协的散文 54-55
    (五) 曾纡的散文 55-56
    (六) 曾晦之父子的散文 56-57
    七、曾氏家族的诗词 57-63
    (一) 曾致尧的诗 57-58
    (二) 曾肇的诗词 58-59
    (三) 曾布的诗词 59
    (四) 曾纡的诗词 59-60
    (五) 曾协的诗 60-61
    (六) 曾伯容父子的诗 61-62
    (七) 曾季狸的诗 62-63 [/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TABLE][TR][TD][/TD][/TR][TR][TD]
     [/ALIGN][/TD][/TR][/TABLE][ALIGN=left]][/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据考证,南丰傩舞,起源于大禹治水所演创,至今已数千年之久。史称黄帝命苍颉造文字,天地昏黯,鬼神狂泣,就是指傩流落人间。 考古工作者在湖北荆州一座战国楚墓中,发掘出一件精美的玉幂目。据考古专家研究,这件我国迄今首次发现的玉雕面具,质地为青玉,极象南丰傩舞中刑夭面具。

      [B] 一、民族文化的精典[/B]

       在远古“仰韶文论’和“龙山文论’中,就产生了原始傩舞蹈。它直接产生于劳动过程,与音乐、舞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人们劳动过程中动作和调节劳动步调的声音再现,起着协调和组织劳动的作用,如《弹调》就反映了原始社会的狩猎生活。最早见于史册的傩舞情景,是原始的傩舞的雏形。

       在原始社会里,因生产力低下,人们对周围的自然现象缺乏足够的科学认识和理解,使用神话这种文艺形式来解释自然和表现他们征服自然的愿望,如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等“古之巫书”的《山海经》。

       主要表现为先民们对混沌宇宙的开朗,自然万物的生长及人类进化足迹的探索,这种神话传说,大概产生自野蛮的时代初、中期、其特点是神话强大人性,而形象基本上是人禽(兽)合体。幻想、色彩极为浓烈。

       先民们对神秘莫测的世界起源及变化发展,长期以来就极感兴趣,可又无力作出任何科学解释,便只好凭着主观的想象和幻想,虚构出无比项大的神盘古,确认他们便是创造世界的神,是我国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神话中最有传奇色彩,硕大得不可思议的“造物主”形象,充分表现了先民们探索宇宙起源执着而刚毅的进取精神,应该说,它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最早的艺术象征。

      [B] 二、古风[/B]

       南丰傩舞塑造我国神话中开天辟地,无所畏惧、勇于开拓的《开山》、《治水》、《填海》等,就是脱胎于“(盘古开天地)”“(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神话传说。

       商朝时,同西北面的方、土方、鬼方;西面的夷方,东南淮河流域的夷方等少数民族,进行了多次战争。所以,又在祭祀天地、祖先、献俘的傩中加上了搏击之舞蹈,又加上各种狄夷人面具,以祝庆胜利,并伴着轻松、欢快的舞姿跳跃着,并从一人、二人、独舞、搏击,发展三人、多人、数十人、上百人,数千人的按军队列排行列,加入到驱疫赶鬼祝福的傩舞祭祀舞蹈动作。从西安出土半坡的“仰韶文论’陶钵中,就有傩舞舞蹈图刻,还有如文字记载流传下来“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尚书・汤誓》)

       殷虚中出土的甲骨文卜辞有“”字,有“�”字等,代表着古代舞傩表演者面带着假面具行舞,多半还是阿图腾崇拜举行的巫术礼仪活动联系在一起的,笼罩着原始宗教气氛中,其特点是神性强于人性,而形象基本上则是人禽(兽)合体、幻想、色彩极为浓烈。表现一些部落宗族所崇奉的天帝之间的联盟或战争,对领袖的歌颂和对英雄人物的崇拜,也有对祖先的神化,起舞者一般为各国巫史之流。

       1965年在成都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壶身上图对称,刻画着竞射、采桑、宴乐、攻防、水陆交战等场面。人物各有特色,形象生动,表现出精湛的艺术技巧,音乐也已经达很高水平。
    [B]
       三、客家文化的界碑,对中、外文化艺术的贡献[/B]

       南丰傩舞起源于秦朝,史载秦始皇王政25年(公元前222年)王平楚江南地,降越君。其军队驻扎在今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嘉禾(南宋)驿鄱阳之地,盱江之畔;王翦、任嚣(秦吁江人),率领五十万大军攻闽、越,军中休息之闲,士兵以傩为游斗之戏,以投壶为乐,以舞为助乐之娱,舞原为中原周朝之音,后讹为今摊舞双音。留守军队中的老、弱、病、残全部为西汉南城郡先民。

       南城古属楚、越、吴头尾交接处,又是古入闽。粤大衢,在当地秦朝先民和楚、吴、越巫视文化结合,南丰傩舞明显带有古中原文化和楚、越、吴文化结合的痕迹,南丰县志,《客家姓氏渊源》都有介绍,南丰傩舞因其动作简朴、刚劲,保持较多的古原始人味,所以才会被称为“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

       秦末、西汉初,秦监御史史禄开秦灵渠运粮入越,带领的民工中,抚州今各族先人占比例很大,假闲之时,以表演南丰傩舞助兴娱乐,消除疲劳,丰富单调生活,以至今闽、粤、云、贵、川、湘、缅甸、泰国、越南等地,百姓流传一句话:“南丰客话半咸淡”,就是特指南车傩舞表演者们所说的话,带有明显的中原古韵和楚、吴。越语结合的今客家话先声。

       对南丰傩舞贡献最大的应属曾氏家族先祖,曾据西汉关内候,避乱率家族两千多人迁江西南城郡,其后裔唐司空曾洪立、三代常侍曾延锋,曾展成任南丰县令时,将齐鲁孔庙祭犯之纪,融合在齐鲁文化与南丰傩舞之中,使唐、宋、元、明、清、民国等时期,南车傩舞久经不衰,并由祭祀性、舞蹈变成以娱人成分,并逐渐向戏剧方向发展,对中国戏剧发展起着定鼎之邦。对汉代的《角�戏》晋代的“龙戏,”“傀儡戏”中的“脸谱”,有着重要的传统,特别是东汉张衡《西京赋》里描写的《东海黄公》便是百戏,不少演员一般戴面具演出,成为后来“脸谱”的滥殇。特别是对京剧起了主要作用,使脸谱几乎成了一项专门的艺术了。并流传到近代欧洲贵族阶层“假面舞会’中的“假面”。

       乐安、宜黄等县傩舞,沿源于南丰傩舞宋代中期分支,其乐安流坑、宜黄神岗、高安、永修、修水等地傩舞,源于宋末南丰棚民屯田而传。乐安流坑董氏傩舞渊源及演义另题论述。

       萍乡傩舞,是从南丰流传过去的,是在北宋后期、由于受到王安石变法的株连。曾巩、普布、曾纡等被司马光、蔡京所贬,曾纡被贬为湖南永州蛮荒之地股役,今萍乡古永州境。曾纡后殁于永州,南丰亲友移柩回乡,傩舞始流落萍乡。

       贵州傩舞是明洪武二十六年,曾信任桂林知县,被流放云、贵黑盐井当苦役,后赦任官贵州,将傩舞带到贵州、广西桂林。该两省傩舞为南丰的傩舞分支。

       唐独孤汜《超遥古台》韵文中“鲁人着儒服,甘就南山田……微风度竹来,韵我号钟玄,一弹一引满,耳熟知心宣,曲终余亦甜,起舞山前。”

       会稽山中禹非死,铸鼎息壤乃苦此。作为傩舞之都考。
    [B]  南丰傩舞[/B][B][/B][B]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B][/ALIGN]
      南丰傩舞,俗称"跳傩",是沿袭古代驱鬼逐疫的仪式"驱傩",历经漫岁月,不断改革、创新,逐渐演变而成的民间舞蹈。追本溯源,从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就有关于“傩”的记录,殷墟甲骨卜辞中有"寇"字,是在室内以殳(古兵器)击鬼之形。甲骨文中有关"舞"字的记载中有"魃"字,是一人头戴假面具的形象;说明商代以前就有戴面具的驱鬼逐疫的傩祭舞蹈。以后《论语》、《吕氏春秋》、《周礼》都有记载。《后汉书・礼仪志》中有关傩仪的记叙较详细。汉代张衡的《东京赋》中也描写了傩仪傩舞的情形。自汉至唐,傩舞都为驱疫鬼的一种祭祀性舞蹈。宋代后,傩舞增加了娱人成分,并逐渐向戏剧化方向发展。南丰傩舞因其动作简朴、刚劲,保持较多的原始风格,故被《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卷》誉之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

       南丰有傩,自汉开始。据南丰西溪乡余氏重修族谱内《金砂余氏傩神辨记》称:"辉(此文作者)尝考宋时邑志旧本载,汉代吴芮将军封军山王者,昔常从陈平讨贼,驻扎军山,对丰人语曰:“此地不数十年,必有刀兵,盖由军峰耸峙,煞气所钟,凡尔乡民一带介在山辄,必须祖周公之制,传傩以靖妖氛”。《辨记》中还引用《周礼・夏官》记载“方相氏掌傩神,熊皮四目,执戈扬盾,皆所以除疫”。可知当时“傩”是为靖妖驱疫而“舞”的。

       唐承汉制,宫廷傩祭规模更大,唐玄宗颁布的《开元礼》对州县傩仪作了具体规定。在南丰,人口的迁徙促进了傩舞的发展。金砂余氏重修族谱中的《敕封清源妙道真君传》记载:唐末,余氏从饶州(今鄱阳)迁来南丰,随请清源妙道真君神迁金砂,"立庙奉祀,岁时香火,遗其制曰'驱傩'。率弟子十余人,蒙熊戎,饰朱衣朱裳,扬盾执戈,以祓除不祥,是则余氏之世习有傩。"

       自末以后,傩仪中出现了判官、钟馗、小妹、土地、灶神等新角色,娱人成分渐增。宋末元初,南丰人刘镗写《观傩》诗
    曰:"鼓声渊渊管声脆.鬼神变化供剧戏"(全诗见《文征文献卷》),详细描绘了当时傩舞剧在南丰演出情况。

       明代,民间傩十分活跃。石邮吴氏重修族谱中《石邮乡傩记》载:宣德年间(1426-1435)县民吴潮宗出任广东海阳县令回归故里,在石邮建立傩庙,组织傩班,井一直活动至今。明正德十一年(1516),《建昌府志旷四时土俗大略"的"腊月"条目载:"小儿辈带面具戏舞于市,似古傩礼"。是时,傩舞已突破"索室驱疫"的傩仪范畴,形成娱人娱神的民间舞蹈。

       自清以后,南丰傩舞有的受到其他文化的渗透,将戏剧表演.武术动作融合于傩舞表演之中,有的从传奇小说、神话故事及民间传说中汲取内容创作新节目。南丰傩舞,自汉迄今,世代相傅,历经唐、宋、元、明、清,盛行不衰。

       建国后,南丰傩舞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通过多次派人挖掘、整理、研究、创新,古老艺术再展新姿。1953年,南丰傩舞曾获江西省及中南区民间艺术会演古典艺术奖。1954年县举办傩舞大会演,26个班队参加。1955年,中国戏曲研究员黄芝内等到南丰考察傩舞;而后,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秘书长盛婕一行4个深入南丰考察学习傩舞及收集资料,历时1月。1957年3月,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在北京举行,文化部特邀南丰石邮傩舞参加;同年5月江西电影制片厂《江西新闻》摄制组为南丰傩舞摄制专辑。中央和省内专业文艺团体亦多次派人来南丰采风,以傩舞语汇成素材,创作了《和合同庆人间乐》、《丰收乐》、《开天辟地》等舞蹈节目。本县文艺工作者与民间世人挖掘整理的传统傩舞及合作编创的《蜜桔大王》、《赛车》、《拾禾穗》、《界碑》等新编傩舞,多次参加全国、大区、省、地的民间世术汇演,均获好评。1953年,廓背园、水南的傩舞及水北的和合舞参加江西省第一届民间艺术会演,获古典艺术奖,并于当年参加中南大区第一届民间艺术汇演;1957年,石邮傩舞,应国家文化部特邀赴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同年江西电影制片厂来南丰县摄制南丰傩舞专辑。1959年,新编傩舞《蜜桔大王》,被推选参加江西省第二届农村文艺观摩汇演,其中1954年春节举办的农村业余文艺汇演傩舞专场,竟有26个傩班参加。"文化大革命"时,傩面具、服装、道具被当成"四旧",全部烧毁,傩舞活动被迫停止。

       近年来,南丰傩舞得到迅速发展,傩仪也得到保护,为弘扬民族文化,南丰傩舞青春焕发。1985年,南丰傩班多达108个。同年,周家堡傩班世人周禾仂被中国舞蹈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并当选为中国舞协江西分会第二届理事;从1986年以来,县文联和县文化馆联合开展傩舞普查,并于当年完成《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南丰傩舞资料册>的搜集整理工作,其中《开山》(石邮班)、《雷公》、《和合》、《纸钱》、《傩公傩婆》、《刘海戏蟾》、《小尼姑下山》7个节目编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江西》;《开同》、《金刚》、《财神》、《魁星点斗》等16个节目编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抚州地区》;1989年6月桥背乡水南村成产农民傩舞艺术团;同年9月,南丰傩舞《傩风》赴北京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并获奖;1992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江西分会、南丰县文联和南丰县三溪乡政府联合组织的三溪乡石邮村傩舞蹈演出队,为参加"广西傩戏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国内个戏曲、舞蹈研究专家举行专场演出,再次震动"傩坛"。中国傩戏研究会长,著名戏剧理论家曲六乙先生说:"石邮傩的确是我国已知现存最古老的傩品种"。南丰傩舞已誉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南丰县亦被誉为"傩舞之乡"。
    [B]  石[/B][B][/B][B]邮[/B][B][/B][B]跳[/B][B][/B][B]傩[/B]
       1995年大年初一凌晨,在重重大山阻隔的江西省南丰县石邮村“傩神庙”门前,三声火铳惊天动地,随后,八位身着古装的傩神从雨中鱼贯进到庙中,对着悬挂在墙上的面具和端坐在台上的小太子--一个被供奉在傩神庙中代表上天的小木偶,行起叩拜大
    礼。

       此时,庙里挤满了前来上香敬神的男女老少。村子里一部分头人也庄重伫立在神台两侧。八位傩神中的大伯高声朗诵着敬词,并在阵阵鞭炮声里,取下尘封一年的面具。一阵鞭炮声过后,人群中骚动起来,八位傩神大步跨出庙门,紧接着震天的牛皮鼓响了起来,傩神们沿着村边的小道消失在雾气茫茫的雨中。石邮村位于江西省南丰县三溪乡,这是一个典型的汉族村落,据说,村子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村子中的主体建筑建于清末民初古,虽然已经有些破败,但仍然显得尊贵。值得一提的是,村旁的墓地中,仍然存有大量乾隆、道光年间的石碑。石邮村现有人口1100多。吴姓是村里的大户,世代传承的头人有24位,1980年代中期经协商,又增加了12名。

       村里人跳傩是为了避疫驱瘟,村民们相信跳傩后全年无病、五谷丰登、一家平安,有傩神保佑;如不跳,下一年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跳傩时由村民们扮演的傩神要戴上各具象征意义的面具,面具是木雕的,既有宗教人物,如开山、钟馗等,也有世俗人
    物,如傩公、傩婆等。当地人把面具当作圣物看待,凡人是不能随便触摸的。石邮村八位傩神在当地称为“伯”。伯的来历也颇有讲究,他们都是从吴姓以外的其他小姓中挑选出来的,并且有着严格的辈份,从大伯一直延续到八伯,一位过世了,另外一位补上
    来,最小的八伯由头人们推举,再从杂姓中挑选出来,这样一来,就可以永远保持八个人。八位伯也有着严格的分工,五伯、六伯负责挑担子,只有大伯、二伯才有资格去拿面具。

       跳傩是有严格的时间限定的,一般是农历正月初一到十六,初一叫“起傩”,十六叫“搜傩”。“起傩”之后,傩班开始四处巡
    回,十六日回村“搜傩”。“搜傩”仪式极其热烈隆重,四邻八乡的乡亲们在这一天夜晚往往都要赶到石邮村自己的亲戚家中来,村里往往也要摆上几桌到几十桌,集中招待一些来此地观傩的“上面人”。

       “搜傩”当晚,整个村庄沉浸在一派狂欢、神秘,而又不失庄重的气氛之中。人们拥挤在傩神庙里,此刻,神案上早已摆上硕大无比的蜡烛,庙内薰香弥漫,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喝了白酒、谷烧酒的人们此刻大都兴奋难耐。庙门外,几十只火铳随鞭炮一起并列。仪式开始前,一位德高望重的头人口中念念有词,引领傩班众弟子跪在神案前,面对神龛上的面具三叩九拜,执问卦,祈祷傩神降下吉意。突然,鞭炮、火铳、鼓声四起,傩班似乎在顷刻之间领到了傩神的旨意,迅疾冲出傩神庙,开始挨家挨户“索室殴疫”。所到之处,每户都在厅堂内供好了“三牲傩饭”,虔诚恭迎。傩班3者在户主门前击鼓喊辞,紧接着钟馗率两小鬼,手舞铁链冲入厅堂,在屋内呼嚎跳跃,口中“傩、傩、傩”之声不绝于耳。最后以钟馗把“鬼”捉住而告终。这既不是遥远的异帮精心策划的演出,也不是少数民族神秘的宗教仪式。这是汉族,这是一群由汉族村民举行的仪式--驱鬼迎神、祈愿丰年。除在村里的公地,如其它几座庙宇、祠堂举行外,村民们更把这一切举行到每家每户中去。傩公、傩婆、财神、开山、判官、小鬼、钟馗轮番上场,厮杀、迎财、驱鬼、对饮、爱抚、交媾、生育。这里的傩,也可以称作傩祭,是在年终岁尾举行的驱恶鬼逐疫病的祭祀活动。村民们在驱赶恶鬼时都要一起发出“傩、傩、傩”的叫喊声。

       古代的宫廷傩也被称为“国傩”,此外还有鼓舞士气的军傩。古时傩祭每年举行三次,并且规模很大,肃穆庄重,季春、仲春为统治者举办的,冬季这一次则多由平民百姓自发举办。史料记载,在3000年前的周代,国王诸侯代表国家举行“国傩”,全国上下吼声联联。石邮村的傩,据当地村志记载,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与周围方圆几十公里的其他几个村庄的傩一样,都可以被叫做“乡人傩”,它是由村民们自己演绎的。作为起源,这里的“傩”,古拙,刚劲,仪式的成份大于娱人的成份。古代在宫廷里主持傩祭的官吏叫方相氏,在石邮村主持傩祭的人却是这里享有至高无上的世俗宗教权利的吴姓头人们。古时祭祀,方相氏蒙上熊头,披上熊皮,戴上有“黄金四目”的面具,穿着黑色上衣,系着红裙子,手执戈和盾,率领众多的奴隶在宫廷内驱鬼。石邮村的头人们除了引领傩神小太子到达固定的地点外,多数时候,他们只是默默地站在一旁,看这八位傩神的表演,偶尔,他们也会站出来指出表演中的失误,甚至有严厉的训斥。

       在汉民族现存的、具有宗教色彩的仪式中,作为一种民间力量,傩承载了汉族之所以成为汉族其最为原始的力量:刚劲、无忌、血腥、坦然、秩序,还有尊严,多年来,傩仪式一直在维持着石邮村子的秩序。傩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村民们的时间及生活节奏;行傩过程中,总伴有劝戒人们要尊老爱幼、不偷不盗等,否则就会遭到报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又规定了村民的道德秩序。与汉民族其他温文尔雅,甚至萎萎琐琐的内谴自责的仪式比较,傩,让我感受到了久违的、来自本民族底层的力量。
     [B] 南丰傩舞剧目[/B]
      南丰傩舞节目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及小舞剧等五彩缤纷。有塑造我国神话中开天辟地、无所畏惧、勇于开拓的《开山》,有逐疫镇邪、保佑平安的¨长天师召将》,有稚童嬉耍、活泼天真的《哪吒》,有反抗封建、追求爱情的〈小尼姑下山》,有晚年娱子、叟妪欢心的《傩公傩婆》,有英姿飒爽、巾帼英雄的《破洪州》,有描绘农民生活的《武吉砍柴》,以及《魁星》、《杨戢》、《财神》、《对刀》、《雷公》、《大汉》、《孙悟空出世》、《孙悟空学道》、《猢狲悬梁》、《闹龙宫》、《孙悟空偷仙桃》、《高家庄(猪八戒招亲)》、《流沙河》、《唐僧取经》、《捉鲤鱼精》、《捉乌电精》、《捉蜘蛛精》、《三打白骨精》、《斗金钱豹》、《牛魔王醉酒》、《闹天宫》、《姜太公钓鱼》、《文王访贤》、《捉杨任》、《捉殷郊》、《土行孙》、《姜子牙背榜下山》、《魔家四将》、《收姜维》、《水漫金山》、《纸钱》、《金刚》、《祭刀》、《双伯郎》、《判官醉酒》、《双鬼偷花》、《金翅鸟》、《五台山》、《目连救母》、《钟馗戏蝙蝠》、《福禄寿三星》、《太极图》、《圈井》、《天门阵》、《捉猿精》、《和合》、《刘海戏蟾》、《弥勒佛》、《麒麟送子》、《万寿山》、《五鼠闹东京》、《捉鸡公精》、《关平对印》、《伐弓》、《金铰剪》、《张奎》、《搜除大仙》、《八仙过海》、《普贤骑象》、《扎排场》、《观音坐莲L《搭马仔》、《坳镰》等。
    出处:江西文化信息网[COLOR=#999999][2006.01.01][/COLOR]  [ALIGN=left][/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
     [/ALIGN][ALIGN=left][/ALIGN][ALIGN=left][/ALIGN][/TD][/TR][/TABLE]
    [ 此贴最后由曾祥正在2009-8-9 1:27:11编辑过 ]
    南丰房QQ群24021095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2048
      • 经验77770
      • 文章2052
      • 注册2009-01-23


      见识了。谢谢楼主上传分享!
       QQ:1710909686 其中1个电话号码 17093606054 自称李明老师 骗了我的钱,然后拉黑了我。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3
        • 积分1461
        • 经验129163
        • 文章1498
        • 注册2009-03-16
        楼主你辛苦了,学习收藏!!!
        川乐至:武城圣裔第73派!石堰二十二世裔孙荣字辈 洞口石堰曾氏二房宗良公派、入川开基祖:“天通公”十一世、原湖南宝庆府武冈州石堰曾氏老谱字派: 泰延文才宗、景思敬汝廷 朝国正天心 顺家和如一 孔光昌荣耀 孝道启高贤 万世兴良善、学修永日新  QQ :924767632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
          • 积分2765
          • 经验74756
          • 文章2955
          • 注册2006-06-17
          曾强宗亲:能否提供南丰市山镇(村)宗亲联系号码。
          [FLY][GLOW=255,RED,2][B]瑞金旧公房系-75派[/B][/GLOW][/FLY]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1
            • 积分834
            • 经验44559
            • 文章814
            • 注册2007-07-17
            强强,提供好资料啊!!!!
            南丰房是略公系所有曾氏的,不是曾巩一支的南丰房!
            [size=3]南丰群:24021095 QQ:757872278[/size]  
            点击进入:[URL=http://jxnfzeng.blog.163.com][b]南丰曾氏(略公房)[/b][/URL]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1
              • 积分834
              • 经验44559
              • 文章814
              • 注册2007-07-17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水长[/U]发表的内容:[/B]

              曾强宗亲:能否提供南丰市山镇(村)宗亲联系号码。[/QUOTE]
              市山镇很大哦,需要谁的联系号码???
              南丰房是略公系所有曾氏的,不是曾巩一支的南丰房!
              [size=3]南丰群:24021095 QQ:757872278[/size]  
              点击进入:[URL=http://jxnfzeng.blog.163.com][b]南丰曾氏(略公房)[/b][/URL]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05
                • 经验2903
                • 文章97
                • 注册2008-01-05
                能否提供曾肇后裔世系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5
                  • 财富1
                  • 积分6073
                  • 经验156514
                  • 文章5989
                  • 注册2006-05-10
                  珍贵族谱,好好保存,慢慢上传分享。
                  广新公--庆甫公--文山公--祖绶公房系,...。曾上权。四川宜宾县人。
                  QQ,940195785,微信,940195785。手机;15883178835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738
                    • 经验4048923
                    • 文章1177
                    • 注册2006-10-14
                    楼主你辛苦了,学习收藏!!!
                    74建忠,吉水盘谷镇上曾家人,洪立公→延铎→仁敷→建--艮--坚公---安国---邦甯--知和公--渭权--钰--榘 --盟儒--闻学--嵩→震→匡[我村始祖]

                    手机13688983809
                    QQ348340366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积分4
                      • 经验110
                      • 文章4
                      • 注册2009-08-31
                      强哥:我是黎川曾氏宗亲,黎川曾氏均由南丰迁徒而来,黎川西城乡长兰村全村都姓曾,且毗邻南丰太和,我曾在西城乡工作过,长兰村还存有大量族谱,我只略看过几本,不知这些族谱能帮助宗亲们提供些啥。
                      [江西黎川曾学明,学字辈]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49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