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2
    • 积分2367
    • 经验55412
    • 文章2339
    • 注册2005-10-01
    曾氏孟戏是家族祭祀戏
    上演五百年的家族春节祭祀戏
       探营者:天峰(记者)地点:江西广昌甘竹镇
       一出家喻户晓的孟姜女哭长城故事,在偏僻的山村农家中,以戏曲为版本,以家族祭祀的方式,沿承传唱了500余年。不经意之间,却把已经毫无踪迹的古南戏剧本和失传的海盐腔给保留了下来。如今,这出发现于江西广昌甘竹镇赤溪村曾家的族传祭祀戏《孟姜女送寒衣》,被国内戏剧研究家称之为活的戏曲文物。同时也为族规族史、民俗信仰等人文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活资料。每到春节,还吸引来众多的好奇者前往乡村观看。
       神奇传说引来的祭祀家规
       赤溪村的孟戏是家族祭祀戏,从明正统年间开演,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每年春节,族人必定要演,这是族人为祭祀曾经救助曾氏家族的蒙恬、王翦、白起三位大将军而演的。戏演了几十代人,都是口授相传,且必须是曾姓后代才传。
       曾氏族谱记载,广昌甘竹曾姓是北宋大文学家曾巩的后裔。曾巩是南丰县人,其次子曾综的后裔曾永宣于元末明初由南丰查溪迁徙到广昌甘竹。而曾永宣之孙曾紫华,正是《孟戏》剧本的拾得者。
       据传曾紫华是个孝子,在一次战乱中,他背着双目失明的母亲与乡邻一同逃到曾家山寨避难。大兵将至,忽有三员神将自天而降,飞沙走石击退来兵。紫华向天叩拜,谢神将救命之恩。又闻山间有锣鼓声,循声而觅,在山崖间发现两只大木箱,内藏《孟戏》戏本及24只大小面具。其中3只大面具好像是杀退大兵的三员神将。其母用手抚摸三员神将面具,眼睛复明。于是扛箱回村,组织村人筹建戏班,按戏本和面具分角色排练。箱中的三只大面具,即是退大兵的秦将蒙恬、王翦、白起三位将军,后被甘竹曾姓祀奉为三元将军。于是自明初正统年间(1436—1449年),曾姓在每年春节时必演《孟戏》,至今不衰。曾紫华拾得的两只戏箱,虽经五六百年沧桑,至今仍完好无损保留在赤溪村。
       三元将军的神像实际上是三个木制的大面具,均涂为金色,平时神座置于曾氏祠堂戏台正对面,如今祠堂已经倒塌,村里就把礼堂改为祠堂,村民平时供奉三元将军也都到礼堂里来,祭拜祈福的香火常年不断。
       风雨中的虔诚信士
       正月十二清晨,天空仍然是阴沉沉的,可是村里的人家都早早开了门。老人们把门前清理得干干净净,摆上了供品,准备迎接菩萨光临,以求神佑。这一天出帅的主持先在三元将军神像前躬身敬拜,口中念念有词地祷告,随后神像被请下神座放在了轿椅上。村民们很快地在神像后面列队,三声礼炮响起,锣鼓唢呐领前开道,顿时,宁静的小村喧闹了起来。
       队列排序是家传规定的,除锣鼓、唢呐、蜈蚣旗在前外,三老爷白起领先,二老爷王翦夹中,大老爷蒙恬坐后。还有一位神仙是不能少的,那就是戏神“清源祖师”。出游的队伍必须在每户曾姓门前经过,所经之处鼓乐喧天,爆竹声此起彼伏,行至各户门前,全家老幼皆出来,燃炮点香烧纸,躬身迎接。
       出帅归来,神像被安放在神座上,场内静静的,主持在祭台前唱祝词敬拜后,众村民纷纷上前躬身跪拜三元将军,祈求福佑。此刻场内燃纸杀猪设祭,一盆猪血和一颗猪心置于供台上,猪血是“旺”,猪心象征村民敬老爷的一颗虔诚心。供台上一只木制乌龟下压着一叠沾有猪血的火纸,其意义为:“千年龟,万年河,曾家孟戏要千年万年不灭掉,永远旺盛不衰”。
       心愿在信仰中延续
       夜幕笼罩时,开演前的请神仪式开始。男村民们手拿线香和路烛,从村口处的王敦桥起,每隔百步插香和路烛,一直插到礼堂门口的屋檐下。然后主持人宣读神本,请当地寺庙、殿宇内的菩萨及孟戏历代已故老艺人来村看戏。
       《孟戏》的演出是没有乐器伴奏的,演员全是清唱,场外只有司鼓手用鼓、锣、镲敲打着节奏。观众们在静静地听唱,孩子们闪着懵懂的眼睛,围坐在大人身旁。当戏唱
       到将军议事一场时,扮三元将军的演员必须头戴面具表演。台下观众自动让开一条路,由族中威望高的人将神座上的神像恭敬地捧至台口,场外顿时鞭炮轰鸣,观众全体起立向神像敬拜,整个礼堂内充满着庄严肃穆的气氛。
       每年该戏的演出,并不在乎观众的多少,这是家族的族规戏,新年正月间,只在本姓祠堂内上演一次,以祭祖敬神。平时戏班外出演出是不能演《孟戏》的,因为这是世袭的祭祖活动,已相传500余年。
      
       相关链接
       交通:乘火车先到达南昌市,在市长途车站和火车站广场都有去江西广昌的班车,每半小时一班。春运期间票价50元/人,可坐到甘竹镇下车,不必到县城,否则要走回头路。甘竹镇到赤溪村约2公里,没有交通车辆,可在镇上乘出租车或徒步前。
       食宿:在村里没有住的旅馆,可和当地百姓谈好包食宿,一般不会遇到困难,价格30元/人。如果不方便,可住在广昌县城,小旅店较多,10—30元/人。宾馆80—120元/标间。
       购物:广昌是全国闻名的白莲之乡,那里产的白莲非常好,另外,茶菌菇也是当地的特产。
      
    弘扬宗圣公大学之道,孝儒之道,团结所有曾家弟兄.广东高要人,在佛山工作.
    新浪博客紫云小鱼 http://blog.sina.com.cn/u/2379975802
    端砚 茶盘 书法 茶 禅 国学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2
      • 积分2367
      • 经验55412
      • 文章2339
      • 注册2005-10-01
      [TABLE][TR][TD][PP][ALIGN=center][B][COLOR=#ff0000]珍贵的戏曲文物[/COLOR][/B]

      [/ALIGN][/TD][/TR][TR][TD][ALIGN=center]——记500年连演不衰的广昌《孟戏》[/ALIGN][/TD][/TR][TR][TD][ALIGN=center]本报记者 王绍雄 通讯员 刘昌衍[/ALIGN][/TD][/TR][TR][TD][ALIGN=center][IMGA]http://www.gmw.cn/gmw/images/BLUELINE.GIF[/IMGA]

      [/TD][/TR][TR][TD]  江西省广昌县甘竹镇曾家村一台《孟戏》世代相传,至今已演了500多年。

        江西省艺术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常务理事毛礼镁,去年9月到台湾参加两岸客家表演艺术研讨会,宣读广昌《孟戏》的发掘研究论文,引起了轰动。海内外专家学者闻讯后纷纷赴广昌考察。江西电视台和抚州市电视台最近组成一个拍摄班子,抢救性地拍摄了二夜本全套曾家《孟戏》。江西省正争取将其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性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B]一段富有神话色彩的记载 [/B]

        我国民间都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并有许多剧种或说唱演出,但整本的孟姜女南戏本,被认为早已失传了。而广昌县甘竹镇赤溪曾家村的全套南戏本《孟姜女送寒衣》和大路背刘家村的传奇戏《长城记》,统称为《孟戏》,却分别从500多年前和400多年前演唱到今天。

        据曾氏族谱记载,广昌甘竹曾家为北宋大文学家曾巩的嫡系后裔。广昌原属南丰县,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始设广昌县。曾巩是南丰县人,其次子曾综的后裔曾永宣于元末明初由南丰查溪徙广昌甘竹。而曾永宣之孙曾紫华,正是《孟戏》剧本的拾得者。

        曾紫华生于明宣德年间(约1426年)。在一次战乱中,曾紫华背起双目失明的母亲与乡邻一同逃到曾家山寨避难。忽有三员神将自天而降,飞沙走石击退大兵。又闻山间有锣鼓声,循声寻找,在山崖间发现两只大木箱,内藏《孟戏》戏本及24只大小面具。其中3只大面具正像杀退大兵的三员神将。其母用手抚摸三员神将面具,眼睛复明。于是扛箱回村,组织村人筹建戏班,按戏本和面具分角色排练。箱中的三只大面具,即退大兵的秦将蒙恬、王翦、白起三位将军,后甘竹曾姓祀奉为三元将军。于是自明初正统年间(1436—1449年),始于甘竹舍上,继有赤溪、黄泥排等地,曾姓在每年春节时必演《孟戏》,至今不衰。《广昌县志》和曾氏祠堂木匾的以上记载虽然带有一些神话色彩,但祠堂原址还在,已列为县文物保护遗址,其匾文被抄留在族人中;曾紫华拾得的两只戏箱,虽经五六百年沧桑,至今仍完好无损保留在赤溪曾村;全本《孟戏》手抄本,自明正统年间至今,代代传抄在村里,每年春节期间都要热热闹闹按手抄本演出。

         [B]各具特色的曾、刘两家版本 [/B]

        曾、刘两家不同时期始演的《孟戏》,剧情和风格各异。曾家《孟姜女送寒衣》共六十四场,分为两本,一个晚上演一本。该戏中的姜女很有反抗性,不仅哭倒长城数百里,而且敢于讥笑、辱骂朝廷,为保贞节而投河自尽。而明《风月锦囊》收入的《孟姜女寒衣记》,不仅戏文不完整,而且戏的主人公受钦赐衣锦还乡。专家们认为,曾家《孟戏》本敢犯皇上的写法,是在明永乐禁令之前,属于元代的一种版本。刘家的《孟戏》、《长城记》是明传奇本,始演于明万历年间。该戏本共六十九场,分三个晚上演完,剧中孟姜女对其夫死于长城下虽有悲痛、怨恨,但只是逆来顺受,剧中秦王还封姜女为天下一品夫人,赠金送银。

        曾、刘两个农民剧团演出的《孟戏》都是以曲牌体的高腔谱唱,一唱众和,多在后句的下半句帮腔,并有“杂白混唱”的特点。明代南戏有弋阳、昆山、余姚、海盐四大腔,曾家《孟戏》唱的是南曲,比弋阳腔还要古老,后来吸收了一些海盐腔。虽经数百年的口传,但五音符的古曲特征仍然十分明显。字多腔少,比较简单、原始,节奏快,用的是广昌官话,一般能听懂。伴奏的都是鼓、锣、钹等打击乐器。刘家演的《孟戏》唱腔主要是海盐腔,还夹有弋阳腔、青阳腔和徽州腔。据文献记载,时称官腔雅调的海盐腔,悠扬悦耳,十分动听,曾风靡全国。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著名的《牡丹亭·还魂记》就是采用海盐腔的曲牌创作并演出的。

         [B]珍贵的资料,活的戏曲文物 [/B]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周育德教授评价说,广昌《孟戏》是我们今后戏曲创作、音乐创作的一种丰厚的资源。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流沙研究员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广昌《孟戏》是活的戏曲文物,流传至今的曾、刘两家的剧本,都是古南戏的孤本。广昌《孟戏》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孟戏》古南戏的空白,为中国戏曲史的研究、民俗研究和海盐腔等古唱腔的研究继承,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广昌《孟戏》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社会学价值。 [/ALIGN][COLOR=#47729c] [/COLOR] [/TD][/TR][/TABLE]
      弘扬宗圣公大学之道,孝儒之道,团结所有曾家弟兄.广东高要人,在佛山工作.
      新浪博客紫云小鱼 http://blog.sina.com.cn/u/2379975802
      端砚 茶盘 书法 茶 禅 国学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75庆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2
        • 积分1296
        • 经验36400
        • 文章1457
        • 注册2005-10-07
        来年春节一定到广昌观摩一下![em11]
               宗圣公75代裔孙,庆字辈,埸公房系。开基祖赐重公乃宗圣30代裔孙、埸公14传孙,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8年)丁酉十月由虔化镐源经杨梅王田徙迁今于都县曲洋乡小源。现居县城,从事医药行业,正努力收集場公房系资料,联系电话:13979720758
        传真:0797-6216909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