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文涵万古江山气 道续千年丝竹声[/B]
[B]2006’[/B][B]双峰国际曾国藩学术研讨会筹备工作[/B] [B]紧锣密鼓进行[/B][B][/B]
2006年2月14日,娄底市人民政府林武市长在曾国藩故里荷叶镇召开了现场办公会议,正式决定由娄底市人民政府和双峰县人民政府联合发起,于今年底在双峰县召开第二届曾国藩学术研讨会。中共双峰县委、县人民政府为落实市长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对相关筹备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有关单位和工作人员立即行动起来,投入到了紧张的筹备工作中,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明确工作思路 制订初步方案
为使本届研讨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有序进行,筹备小组召集第一届全国曾国藩学术研讨会双峰方面的工作人员,在县委宣传部会议室召开了会议。通过全面回顾总结第一届研讨会的工作情况,使本届组委会工作人员明确各项筹备工作流程。会后,筹备小组广泛征求上级宣传部门、社科联和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初步工作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会议规模、工作步骤、组织机构等以服务学术研讨会圆满召开为目的的八项内容。组委会正严格按初步方案的要求,积极开展各项筹备工作。
拟定主办单位 逐步联系落实
本次研讨会拟定的主办单位14家。目前已联系落实了中国社科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省社科联,省社科院,湘潭大学,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岳麓书社,岳麓书院等单位。其他主办单位和协办赞助单位正在联系之中。
会议主题明确 论文征集在即
组委会在广泛征求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意见基础上,确定以“曾国藩与近代中国”作为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岳麓书社唐浩明,湘潭大学王继平,岳麓书院朱汉民,上海师大王澧华,惠州学院成晓军,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李文斌,县内胡卫平和罗绍志等专家学者相继编制了一批选题,作为分主题的选题范围。分主题一旦确定,即向社会发布论文征集通知。 征文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遵循胡锦涛总书记“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指示精神,围绕主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宽曾国藩研究领域,古为今用,更好地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借《简报》先声,请踊跃投稿。 (凌军) ※※※※※※※※※※※※※※※※※※※※※※※※※※※※※※※※※※
[TABLE][TR][TD][B]工[/B][B] [/B][B]作[/B][B] [/B][B]日[/B][B] [/B][B]志[/B][/TD][/TR][/TABLE]
*2月14日,娄底市人民政府市长林武在曾国藩故里荷叶镇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正式决定召开第二 届曾国藩学术研讨会;同日下午,中共双峰县委为落实市长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召开常委办公会议,对相关筹备工作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
*3月12日,召开第一届全国曾国藩学术研讨会双峰方面的工作人员会议,通过全面回顾总结第一届研讨会的工作情况,从而明晰了本届研讨会的筹备工作思路。
*3月16日,县委书记李大剑,县长彭爱华,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袁若宁,县政府副县长李文洪听取筹备工作汇报。
*3月 20 日上午,湘潭大学副校长王继平、副校长黄云清召集该校科研处,学报编辑部,历史文化学院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对中共双峰县委宣传部尹晓奔汇报的全国第二届曾国藩学术研讨会筹备工作初步方案,作了认真的研究部署。学校欣然同意作为此届研讨会的主办单位之一,并当即联系确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作主办单位。
*3月 24 日下午,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院长刘和云,学院曾国藩研究所所长李文斌,听取了中共双峰县委宣传部尹晓奔汇报的全国第二届曾国藩学术研讨会筹备工作初步方案,对市人民政府和双峰县人民政府共同发起举办全国第二届曾国藩学术研讨会和筹备成立曾国藩研究会的工作表示要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学院决定作全国第二届曾国藩学术研讨会的主办单位之一。
*5月5日,中共双峰县委宣传部尹晓奔拜访叶选宁先生。
*5月23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袁若宁主持召开曾国藩学术研讨会组委会双峰工作人员会议。 [B] [/B]
*5月25、26日,根据市、县有关领导的安排,市社科联张智倩,县委宣传部尹晓奔,县故居管理所胡卫平就全国第二届曾国藩学术研讨会和曾国藩研究会有关筹备工作,向省委宣传部理论处李吾秋副处长,省社科联卢本立处长,省社科院朱有志院长,贺培育处长,岳麓书社唐浩明老师,湘潭大学副校长王继平等领导和专家作了联系和汇报,得到了这些领导和专家的大力支持。
*6月2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童名让,市政府副市长杨云辉分别听取筹备工作汇报。 *6月3日,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在广泛征求有关学者、领导意见的基础上,此届学术研讨会的会标拟为“2006’双峰国际曾国藩学术研讨会”,并按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规格申报有关手续。
*6月10日,日本国东京大学博士后河野先生将参加研讨会的日本学者名单传送到组委会。
*6月10日,组委会租用永丰山庄宾馆南栋会议室作为办公室。“扎硬寨、打硬仗”,筹备工作集中进行。
*6月16日,岳麓书院传送美国、德国籍专家与会人员名单。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澧华已将娄底市人民政府和双峰县人民政府共同发起举办2006’双峰国际曾国藩学术研讨会,筹备成立曾国藩研究会的信息向海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发出。并正在联系上海有关单位支持此项事业。王老师今年八月将赴韩国作访问学者,已为我们联系了参加研讨会的韩国学者。 *曾国藩研究专家、惠州学院成晓军教授曾参与全国第一届曾国藩学术研讨会的具体筹备工作。对我们如何筹备第二届学术研讨会提出了很多的指导性意见,并已在惠州双峰同乡会和湘乡同乡会中吹风,建议我们市县领导去一趟广东洽谈具体事宜。 *根据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意见,本月底或下月初将召开组委会第一次会议。会议相关文稿办公室已基本拟就。 (胡卫平) ※※※※※※※※※※※※※※※※※※※※※※※※※※※※※※※※※※
[TABLE][TR][TD][B]学[/B][B] [/B][B]海[/B][B] [/B][B]动[/B][B] [/B][B]态[/B][/TD][/TR][/TABLE]
*在毛泽东主席诞辰112周年前夕,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省部重点支持湘潭大学建设协议签字仪式后着重指出:湘潭大学要做好两个人物的研究,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曾国藩。根据周济部长这一指示,湘潭大学成立了“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曾国藩研究中心”正在筹备之中。由王继平副校长主编的《曾国藩研究文集》、《湘军研究文集》即将出版。
*省政协副主席文选德在娄底调研时,专程视察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文选德强调: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一定要发挥地域优势,搞好曾国藩学术研究,更好为地方“三个文明”建设服务。并为该院题写了“湖南曾国藩研究所”所名。 *2006年湖南省高考语文试卷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内容,是节选《曾国藩诗文集》中的《湖南文征序》。计分12分。 (胡如庄)
[TABLE][TR][TD][B]名[/B][B] [/B][B]人[/B][B] [/B][B]评[/B][B] [/B][B]说[/B][B][/B] [B]曾国藩(一)[/B][/TD][/TR][/TABLE]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青年毛泽东评曾国藩之一
1913年春,毛泽东进湖南省立第四师范(随即并入第一师范)求学。在一师5年半的学习中,青年毛泽东因受杨昌济的影响,认真研究过曾国藩的思想。他当时的听课笔记本《讲堂录》中,可以看出他潜心阅读了《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日记》、《圣哲画像记》等书。毛泽东不只是读了许多曾国藩的文章和著作,其兴趣和见解也受其影响。曾国藩推崇笔仗雄健、气象峥嵘、议论纵横、意义层出的文风以及最爱读韩愈的文章等等,都给了青年毛泽东以深刻的影响,一时对曾国藩可以说是佩服备至。
【原文】 天下亦大矣。社会之组织极复杂,而又有数千年之历史,民智污塞,开通为难。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而不徒在显见之迹。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大源。 今之论人者,称袁世凯、孙文、康有为而三。孙、袁吾不论,独康似略有本源矣。然细观之,其本源究不能指其实在何处,徒为华言炫听,并无一干竖立,枝叶扶疏之妙。愚意所谓本源者,偶学而已矣。惟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时惧倾圮。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换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评析】 青年毛泽东认为,要救亡图存,必须从变换民质、改造人心道德入手,把握本源改造民心是救亡图存的关键所在。为了救亡图存,青年毛泽东渴望中国出现横空出世获得本源的,能够明究天人之际,精通古今之变,救济时势之危的大气量哲学家。但是环顾近世人杰,却很少有真正掌握大本源者,因此他感到今人无术以救天下。所以,他唯独佩服曾国藩。何以“独服曾文正”呢?原因就在于曾国藩以儒生领兵征战杀伐,却置倡学攻心于首位,好讲“大本大源之道”,以保卫名教为号召,动员士大夫阶层和“乡野老实之人”参战,终于赢得了镇压太平天国战争的胜利。姑不论当年毛泽东所探索的“大本大源”,与曾国藩的在内容上是否相同,这种重视“本源”的思想可以说是相通的。他独服曾国藩,也正是因为曾国藩抓住了“大本大源”这一点。
“办事而兼传教之人” ——青年毛泽东评曾国藩之二
【原文】 有办事之人,有传教之人。前如诸葛武候范希文,后如孔孟朱陆王阳明等是也。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也,范曾办事而兼传教之人也。
【评析】 青年毛泽东把历史上的圣贤分为办事与传教两种人。在他看来,仅仅身为办事之人是远远不够的,充其量只不过是“豪杰”而已。“办事”只有与“传教”相联系,不仅建立事功,还要以思想学说影响当代和后世,既是强有力的政治家,又是超越凡俗的思想家,才是完人。因此,按这个标准来评判,正如在宋朝范仲淹要高过韩琦一样,在清代曾国藩要高过左宗棠。范仲淹和曾国藩都是“办事而兼传教之人”。尤其是曾国藩被称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完人,更是世人的楷模。同时,这也反映和折射出了青年毛泽东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青年毛泽东立志做一个既传教又办事的人,以“立德、立功、立言以尽于斯世”,救亡图存,改造社会,主宰沉浮。 (成晓军)
联系方式:湖南省双峰县委宣传部尹晓奔 邮编:417700
电话(传真)0738—6839788 邮箱:[EMAIL=hnsfyxb@163.com]hnsfyxb@163.com[/EMAIL] 二00六年六月十六日 共印400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