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54
    • 经验17031
    • 文章156
    • 注册2011-10-06
    湖北随州再现曾国墓群,出土大批铭文青铜器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伍迪 特约记者王继斌 通讯员毛传荣)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等文物,震惊了世界。昨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凤春研究员告诉记者,在距曾侯乙墓东北20多公里的叶家山墓地,近日又发现一座曾侯墓。墓中出土的青铜器,刻有“曾侯谏”等大量铭文,让考古专家眼睛一亮,具有极为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P]  [B]65号墓主人是曾侯谏[/B][/P][P]  去年12月28日,位于随州开发区淅河镇蒋寨村叶家山的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批青铜器。今年1月上旬,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员到现场调查,对两座残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初步确定:这是一处新发现的西周家族墓地,是江汉地区乃至长江流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西周古墓之一。[/P][P]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局和随州市成立专班,于今年2月至6月对叶家山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目前,田野发掘第一期工作已基本结束,共发现墓葬65座和1座马坑,除两座大墓未发掘外,其余墓葬都已发掘完毕,出土各类文物739件套,其中青铜器325件。[/P][P]  黄凤春说,更为重要的是,65号墓出土的绝大多数青铜器上可见“曾侯”、“曾侯谏”等铭文,表明该墓是西周早期曾国的一处墓地,比世界闻名的曾侯乙墓要早500余年,墓主人是曾侯谏。[/P][P]  [B]大量从未见过的铭文露面[/B][/P][P]  勘探发掘表明,叶家山墓地长150米、宽100米,保存非常完整。[/P][P]  黄凤春说,目前该墓地发现的青铜器上大多带有铭文,铭文总字量达398个,铭文内容除常见的一些西周早期的族氏文字和方国名外,还有大量为过去所未见过的人名。这对于排定墓地的世系、确定曾国与其他方国的关系,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P][P]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一些青铜器上的古文字为过去所未见,对于古文字学的研究,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P][P]  [B]曾、鄂两国曾并存于随州[/B][/P][P]  曾侯乙墓发现后,考古界有关曾国问题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黄凤春介绍,大多数学者认为曾国是西周晚期周灭鄂后立国的,叶家山墓地所见铜器及铭文表明,西周早期已有曾国。[/P][P]  黄凤春分析,叶家山墓地铜器的出土,表明曾、鄂应是同时并存于西周早期的两个古国。从青铜器出土范围看,西周早期曾国并不大,应该是仅局限于随州的漂水流域。随着鄂被周消灭,曾国迅速扩展至汉水以北及南阳盆地一带,成为替代鄂国的汉水以东第一大国。[/P][P]  [B]更惊人的发现可能在后头[/B][/P][P]  黄凤春介绍,叶家山墓地还有两座大墓尚未发掘,后续发掘工作将于下月底启动,更惊人的发现可能还在后头。[/P][P]  有分析认为,在随州擂鼓墩出土举世闻名的曾侯乙墓后,随着叶家山墓地的发掘,随州将逐步形成“南有擂鼓墩、北有叶家山”的古遗址格局。[/P][P][IMG=0,absMiddle]http://news.cnhubei.com/ctdsb/ctdsbsgk/ctdsb02/201108/W020110825273480309585.JPG[/IMG][/P][P]65号墓出土的青铜鼎[/P][P][IMG=0,absMiddle]http://news.cnhubei.com/ctdsb/ctdsbsgk/ctdsb02/201108/W020110825273480306386.JPG[/IMG][/P][P]铭文“曾侯谏作宝彝”[/P]
    [ 此帖最后由曾昭演在2011-10-12 16:41:46从 曾姓历史 转移过来 ]
    在线情况
    2
    • 头像
    • 级别
    • 徽章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0
    • 财富2
    • 积分913
    • 经验148816
    • 文章2928
    • 注册2009-06-04
    [P]国宝[EM05][/P]
    旧公裔:67派衍贞(原名复贞)公于清雍正元年从赣州赣县含田迁兴国枫边老背岭开基,现居住江西永丰县城:庐陵曾子文化研究会永丰(吉阳)分会
    QQ1021080440,手机:13576613571
    在线情况
    3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5
      • 财富3
      • 积分7052
      • 经验225172
      • 文章7017
      • 注册2008-02-20
      谢谢。拭目以待,望后面的顺利发掘,考证出其世系,与我们的关系。 。。。
      宗圣公后裔40派中美公—48派希孟公,居广东南雄珠玑巷。希孟公曾孙八位:51派昊、鼎、昱、昆、晟、晃、昶、旦,南下珠江三角洲开拓。现求阅该八房谱。
      另外,新会岭头晃公谱载:晃公有子三名,耕、芸、逸。恳求阅芸莘公谱。
      芸莘公后裔南海九江昭达敬启。QQ:359909076
      在线情况
      4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2
        • 积分2383
        • 经验214402
        • 文章2809
        • 注册2007-08-03
        [QUOTE][B]下面引用由[U]曾昭达[/U]发表的内容:[/B]

        谢谢。拭目以待,望后面的顺利发掘,考证出其世系,与我们的关系。 。。。[/QUOTE]
        [EM27]
        个性使然语言直率,唯真、唯善、唯美!!!弘扬祖德,敦亲睦族,传承曾子思想。
        在线情况
        5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54
          • 经验17031
          • 文章156
          • 注册2011-10-06
          [P]谢谢各位宗亲关注,叶家山商周墓群的发现,把江汉曾国的物证上推到商末周初。[/P][P]今本[URL=http://www.lkong.net/book.php?mod=view&bookname=%D6%F1%CA%E9%BC%CD%C4%EA][COLOR=#0099cc]《竹书纪年》[/COLOR][/URL]有载:“(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殷墟卜辞也有“乙末[卜],贞:立事[于]南,右比[SIZE=5][FACE=宋体 ][SIZE=9pt][我],中比舆(举),左比曾”。离叶家山不远的梁家畈确实出土过商中期的墓葬,与武汉盘龙城的器物风格一致,疑为商代曾国器。[/SIZE][/FACE][/SIZE][/P][P][SIZE=5][FACE=宋体 ][SIZE=9pt]更可喜的是这里还是西花园---庙台子新石器遗址,其年代可追溯到石家河、屈家岭时期,为考证江汉曾国的来源,提供了详实的考古资料![/SIZE][/FACE][/SIZE][/P][P]    梁家畈商代铜斨[/P][P][IMG=0,absMiddle]http://www.szbwg.net/UploadFiles/2010-10/admin/2010101109061485925.jpg[/IMG][/P][P]梁家畈商代铜斧[/P][P][IMG=0,absMiddle]http://www.szbwg.net/UploadFiles/2010-10/admin/2010101109070745304.jpg[/IMG]
          梁家畈商代饕餮纹斝[/P][P][IMG=0,absMiddle]http://www.szbwg.net/UploadFiles/2010-10/admin/20101011091040258.jpg[/IMG][/P]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6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财富1
            • 积分983
            • 经验34879
            • 文章1230
            • 注册2011-04-11
            不会是另一个 曾侯乙 吧[EM04]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7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54
              • 经验17031
              • 文章156
              • 注册2011-10-06
              [P]随枣走廊是出土曾字铭文器物最多的地区,从商末周初到战国晚期,古曾国在这里延续了近千年,目前已经出了40多个器群近2万多件文物,这些是毋庸置疑的!曾侯乙不过是众多曾国墓葬中的一个!至于古曾国与曾姓的关系,与史籍族谱记载的关系,与随、楚、周的关系等等,还有待于进一步考证!本贴只是以事实为依据,从考古学角度,提供一些资料,与感兴趣的宗亲共享!至于能得出什么结论,还有赖方家论证![/P][P]从目前考古发现来看,所有曾字铭文写法“曽”,还没有发现过“鄫”“缯”[/P][P]曾字的甲骨文和金文的写法及演变[/P][P][IMG=0,absMiddle]http://hiphotos.baidu.com/zhidao/pic/item/f3d3572cb62523b48b139937.jpg?t=1318037278078&t=1318037379562[/IMG][/P]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8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声望+1
                • 积分111
                • 经验5446
                • 文章139
                • 注册2011-10-08
                [P]國寶啊,給我們尋根問祖又提供了大量的資源[/P]
                53派佑孙-54派广新-55派德甫-56派文达-76繁
                在线情况
                9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54
                  • 经验17031
                  • 文章156
                  • 注册2011-10-06
                  [IMG=0,absMiddle]http://imgsrc.baidu.com/forum/pic/item/3812b31bb051f81987053c0cdab44aed2e73e757.jpg[/IMG]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0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54
                    • 经验17031
                    • 文章156
                    • 注册2011-10-06
                    叶家山曾侯家族墓地曾国的族属[P]作者:杨升南[/P][P]《中国文物报》2011年10月12日专版报道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的阶段性重大成果,该墓地位于随州市经济开发区淅河镇蒋家村。2011年1月至6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的第一阶段发掘工作,发现墓葬65座,车马坑1个。出土陶、铜、瓷、玉石、漆木等各类质地器物739件,其中青铜器达325件,不少铜器上铸有“曾侯”及“曾侯谏”的铭文。发掘者从出土器物断定,此墓地时代为西周早期的曾侯家族墓地。这个断定是可信从的,它是两周时期所发现最早的曾侯国遗存。此前有关曾国墓葬及曾侯铜器,时代早的只到西周晚期,晚的则到战国,如1932年在安徽寿县朱家集散堌堆出土的两件曾姬无鄦壶,1978年在随县擂鼓墩发现的曾侯乙墓。都是战国时期的墓葬。1976年在湖北京山苏家垅发现的曾侯墓,从出土铜器断定,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一座墓葬。叶家山墓葬比苏家垅的要早200年左右。所以这一发现,对研究曾国史的意义甚为重要。

                      叶家山曾侯的曾字作形,古文字学家们皆隶定为曾,认为是曾字的古体。曾与缯、鄫是通用字,故文献中的鄫即曾,亦即铜器铭中的。从叶家山曾侯墓地发现前,在湖北省西北到河南省的西南的南阳地区,出土了大量周代的曾国青铜器,西周时期曾国应是在这个地区。从叔姬霝簠(或称曾侯簠)、曾子原簠及曾姬无鄦壶看,西周晚期的曾国应是姬姓国。叶家山家族墓地的曾侯,是西周早期曾国君家族墓地,其姓氏仅从铜器铭文还不能说这个曾国就是姬姓。叶家山墓地除大墓里出土的有铭铜器为曾侯所作外,在其他墓里出土铜器上所见的族徽有16种之多。据报道,这16种族徽中,绝大多数是都见于商代,有些是商代特别活跃的大氏族,如(或释析子孙)、(冉)、戈、吴(作形,应为子字)、鱼、守、亚离(亚禽)、(朿)、、鸟(亚俞)等(参见《殷周金文集成》)。这些族徽所显示的氏族,应是商代的氏族。有这样多商代的氏族聚集在这个曾侯的周围,这个曾国同他们应是有较为深厚的关系。在西周早期同商代的十多个氏族有着深厚关系的诸侯,只有他是商代的一位诸侯,方能具有这样的关系。而在墓底铺朱砂、随葬铜器的觚、爵酒器也具商人风气,这进一步显示他同商代的联系。在商代也确有个曾国。在殷墟甲骨文里这个曾国的“曾”字与叶家山墓铜器铭中曾侯的曾字字形相同,所在地理位置也大致相同,所以我认为叶家山所埋葬的曾侯应是商代曾国的后裔而受封于周者。
                    商代曾国的地望,从它配合武丁用兵南方的战事可推知,武丁南征有卜辞云:

                    乙未【卜】,贞立事【于】南,右从【我】,中从,左从曾。 《合集》5504

                    乙未卜,贞立事【于南】,右从我,【中】从,左从【曾】。

                    《合集》5512两片甲骨上的卜辞同文,但都有残缺,而所缺部分不同,参照两片甲骨上的两条卜辞可互相补上所缺的字,而成一条完整的卜辞:

                    乙未卜,贞立事于南,右从我,中从,左从曾。
                    即与,即举。《水经·江水注(三)》“举水出**山”,《括地志》“**山在麻城县东南八十里,举水所出 。”李学勤先生说“与(举)和曾是商朝南土的两个封国。湖北枣阳、随县、京山到河南西南角的新野,出土了大量周代的曾国青铜器。与(举)应在汉东举水流域,卜辞的曾国当在这一范围内”( 李学勤:《盘龙城与商王朝的南土》,《文物》1976年第2期)。李先生指出商代的举国在汉东举水流域、曾国在枣阳、随县、京山范围内应是合理的。叶家山铜器的曾侯就应是配合武丁南征的这位曾国的后裔。
                      
                    商朝被灭亡后,“小邦周”对“大邑商”的贵族采取拉拢、怀柔政策,《尚书·多士》与《多方》两篇文诰就是周人实施这种策略的记录。在考古学上,如《史墙盘》所载商朝的微氏归周情况:“武王既 殷,微史烈祖廼来见武王,武王则令周公舍宇于周。”此盘是西周中期微氏所铸造,是商灭后微氏家族归顺新王朝,并一直作官,就是一例证。

                    地处鄂西北地区的商代曾国,已是商朝的边境地区,所以此曾国不大可能是商王族子弟所封的国家,而应是一异姓方国。从古文献记载,曾国是在夏朝就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家,《史记·夏本纪》:“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司马迁说的“其后分封,用国为姓”的“其后”是禹后,而非夏朝被灭后商代的分封。所以杞、缯两国,应是夏代建立的同姓诸侯国。随州今虽属湖北省,却是同北边的河南省南阳地区同处一域,而南阳地区是夏人的发祥地之一,本是夏人的势力范围,《史记·货殖列传》曰:“ 颍川、南阳,夏人之居也。夏人故尚忠朴,犹有先王之遗风。……南阳,西通武关、郧关,东南受汉、江、淮。宛亦一都会也。俗杂,好事业,多贾。其任侠交通颍川,故至今谓之‘夏人’。” 《汉书·地理志》亦云:“颍川、南阳,本夏禹之国。”考古学上,在鄂西北地区,已发现多处属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遗存,最南到湖北江陵县城西的荆南寺遗址,何驽先生指出,在该遗址出土的四组陶器中的A组陶器,具有浓厚的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陶器风格,是受其影响产生的一组器物(何驽:《荆南寺遗址夏商时期遗存分析》。《考古学研究》(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可见夏人在鄂西北的势力已非一般。南阳、鄂西北同夏人有如此深厚关系,所以桀失败后“南迁”经鲁(《逸周书·殷祝解》。按:鲁即河南鲁山)、历(厉)山(历山 即随州厉山)南逃,从汉水,“与妹喜同舟浮江,奔南巢而死”(《淮南子·修务训》。说见杨升南:《汤放桀之役中的几个地理问题》,《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5年)。《史记》、《汉书》所记载及考古学上发现的鄂西北、南阳与夏人的关系,说明甲骨文中的曾国,应是商人对夏代曾国的继封。商人先于周人采取“以夷治夷”的策略,用以稳定被亡了国的夏遗民。
                      
                    随州地区西周早期的姒姓曾国的地盘,从西周晚期的《曾侯簠(亦称《叔姬霝簠》)》推测,大致在西周晚期就被姬姓贵族所占据,姒姓曾国被迫迁出。姒姓曾国大致被分成两支外迁:一支向东,进入今山东省境内。《春秋》僖公十四年:“夏六月,季姬及鄫子遇于防。使鄫子来朝。”鄫子指鄫国国君。这个鄫国是姒姓,《左传》僖公三十一年:“卫成公梦康叔曰:‘相夺予享。’公命祀相,甯武子不可,曰:‘鬼神非其族类,不歆其祀。杞、鄫何事?相之不享于此久矣!非卫之罪也。’”相是夏朝的国王,启的第四代孙。《国语·周语(下)》周灵王太子晋说“有夏虽衰,杞、鄫犹在。”杜预注:“杞、鄫,二国,夏后也。”是文献中记载的姒姓鄫国在春秋时犹存,鲁襄公六年(前566年)被莒国所灭。此鄫国的地望在今山东省枣庄市东,苍山县西稍北;一支西迁。2008年7月清华大学获赠一批战国竹简,其中有简文记载:“周幽王娶妻于西申,生平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缯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李学勤:《清华简<系年>及有关古史问题》,《文物》2011年 第3期)。西申在陕北,地近安定(蒙文通:《古史甄微》,《蒙文通文集)第二卷第72页,巴蜀书社1993年)。申不是南阳的申而是西申。与西戎联合攻幽王的缯当与西申、犬戎相近。此缯(曾)人可能是周人封姬姓子孙于鄂西北时,被迫迁出原地的姒姓曾人的一支。
                      
                    从上述,随州叶家山曾侯墓地埋葬的曾侯,应是夏代延续下来的姒姓诸侯曾国后裔。

                    中国文物报(2011年11月2日3版)

                    [/P]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1
                    • 头像
                    • 级别
                      • 会员认证会员
                      • 积分154
                      • 经验17031
                      • 文章156
                      • 注册2011-10-06
                      [P]叶家山墓群M65曾侯谏墓出土的青铜器(部分)[/P][P][IMG=0,absMiddle]http://cnc.readfree.net/bbs/attachment_0lO2/Mon_1111/51_431653_2ad3d7b7a3915d3.jpg[/IMG][/P][P][IMG=0,absMiddle]http://cnc.readfree.net/bbs/attachment_0lO2/Mon_1111/51_431653_51796fd335d70e8.jpg[/IMG][/P][P][IMG=0,absMiddle]http://cnc.readfree.net/bbs/attachment_0lO2/Mon_1111/51_431653_62393e00a6e9fa1.jpg[/IMG][/P][P][IMG=0,absMiddle]http://cnc.readfree.net/bbs/attachment_0lO2/Mon_1111/51_431653_a46f0e8909bce0b.jpg[/IMG][/P][P][IMG=0,absMiddle]http://cnc.readfree.net/bbs/attachment_0lO2/Mon_1111/51_431653_be5afcf7db918b0.jpg[/IMG][/P][P][IMG=0,absMiddle]http://cnc.readfree.net/bbs/attachment_0lO2/Mon_1111/51_431653_8e02343cfe6fa9b.jpg[/IMG][/P][P][IMG=0,absMiddle]http://cnc.readfree.net/bbs/attachment_0lO2/Mon_1111/51_431653_51a9319ee754f38.jpg[/IMG][/P][P][IMG=0,absMiddle]http://cnc.readfree.net/bbs/attachment_0lO2/Mon_1111/51_431653_3467582c6caf16e.jpg[/IMG][/P]
                      曾氏宗亲网感谢您的参与
                      在线情况
                      12
                      • 头像
                      • 级别
                        • 职务总版主
                        • 声望+13
                        • 积分3182
                        • 经验118233
                        • 文章3294
                        • 注册2009-08-16
                        [P]哈哈,最好是考证出有其后人来才有意思。[/P][P]不过此曾字为什么不说是苗字---苗侯谏呢。[/P]
                           福建姓氏源流研究会曾氏委员会委员、曾公亮、曾从龙学术研究会、龙山族谱研究员。

                           龙山派三十九世、公亮公三十传裔孙、内坑二十六世、南溪房十八世裔孙。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4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