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首页 宗亲投稿 曾氏族谱 曾氏纲要 论文特辑 曾氏名人 宗圣曾子 家族要闻 曾氏典故 关于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宗亲投稿 -> 弘扬传统 开创未来

 
 
     
弘扬传统 开创未来
 
 
作者 曾宪华 来源 曾氏宗亲网 发表 2023-1-27 20:19:17 人气 2705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字号   

      中华传统文化,一条维系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精神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曾说道:“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习主席的讲话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传统文化是根植于广大人们心中的精神意识,而这种精神意识就是引领广大人民群众从事社会活动,推动历史向前发展力量源泉;第二,传统文化所倡导价值体系是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借鉴。中华民族是从传统文化中走出来的,几千年的文化烙印深深扎根在了人们的心中,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认可度是任何力量也摧不垮的。
      传统文化是一个大概念,他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具体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以及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餐饮菜肴、武术兵法等。同时还有除了儒家思想体系之外的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等思想体系。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线或者说主体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它贯穿于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全过程,是引领中华文化的主旋律。
      儒家思想的主要创始人是儒家五大圣人之一的孔子,他的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一书中。而这本书并不是孔子本人编撰的,而是他去世以后,由他传人曾子(曾参)收集并编辑出来的。
      孔子思想是多方面的,但其核心是“仁”,仁者爱人,也就是说仁的本质是“爱”。孔子本人是一个为人仁慈善良,极富同情和爱心的人,而孔子也把人与人之间这种仁慈友爱延伸到社会层面和国家治理方面。基于仁的理念,孔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应该以礼相待,而这个“礼”就是相互友好互相尊重。同时孔子认为“礼”应该有等级之别,把以下犯上或者以上欺下视为大逆不道。孔子这种仁和礼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影响中国几千年封建的德治思想。
      孔子的这种“仁”的思想后来又被他的主要学生,儒家五大圣人之一的曾子发展为“孝”的思想体系。曾子认为,孝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是父母生养自己的必然回报,而仁则是孝的衍生属性。同时曾子认为“事父母者可以事君,事兄者可以事师长”,也就是说一个能对父母尽孝的人,就一定能对君王尽忠。曾子这里所说的君王不仅仅是君主,而是国家的象征;一个能对兄弟姐妹友善的人就一定能善待周边的人,反之作为一国之君和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人也都应该以孝道之心去善待周边的而每一个人。曾子由此把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关系延伸到了社会国家层面,把和谐融洽家庭、家族润的滑剂推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曾子的“孝”思想后来又被他的学生,儒家五大圣人之一的子思(孔伋)以及子思学生的学生,同为儒家五大圣人之一的孟子发展为孝治思想也既“民本思想”,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曾子、子思及孟子把孔子的德治思想,一步步发展为孝治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们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他们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
      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
      为什么历史会选择儒家思想作为我国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或者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呢?大家都知道,我国自夏朝中期开始的奴隶制社会以至于后来演变为封建社会,这个节点就发生在春秋与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由于铁和铁器的诞生并大量运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奴隶主由此获得了大量的土地,因而放弃了对奴隶这一私有财产拥有,奴隶从此获得了人生自由,使得奴隶和奴隶主之间的关系变成地主和佃农的关系。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佃农的转变,是这一时期社会结构重大变革的重要标志。
      社会的巨大变革必然会引起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大发展大飞跃,所以说春秋与战国时期是各种思想文化最为活跃的时期,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们把那一时期称之为“诸之百家”,实际上有近千家,但其主要的有道家、法家、儒家、纵横家、墨家、阴阳家、兵家、名家、杂家、小说家、农家、医家十二种。应当说这些思想文化体系对繁荣社会,推动历史发展还是起了极其巨大的作用的。但在治国理政方面,这些各不相同政治主张就莫衷一是了。汉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大哲学家、大理学家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观点,汉武帝执政时充分肯定并采纳了董仲舒的这些执政理念并在实践中逐渐推广开来,与此同时,在沙山东曲阜为孔子重新修缮了庙堂,而孔子作为先知先觉儒家圣人的地位从此得到了确立。
      董仲舒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概括总结为“三纲五常”。所谓“三钢”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的儒家核心思想,由于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无论朝代如何更迭,都被历朝历代的君王极其代理人尊为至高无上的伦理准则和行为规范。无疑,这里面的皇权思想和夫权意识是一种阻碍历史进程的桎梏,是为了迎合统治阶级的统治而套在广大人民群众头上的精神枷锁,这需要我们在学习和传承时应该摒弃的。这也充分说明,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不能也不应该不分良莠地一概照搬照抄,而是要去除糟粕汲取其优秀精华。
      “三纲五常”里面的“仁、义、礼、智、信”做人准则,具有跨时代意义,它史无前例地树立起了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应该具有的本质特征,并把这种特征与事业成败、政权稳固、家庭幸福、百业兴旺相连接,因而也成为了我们今天大力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借鉴。
    在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应该结合实际,以提高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主要目的,要立足自身,立足修身,按照儒家先贤所说的,以孝德之心规范自己,以孝正身,修身养性,进而管理好自己的家庭,为社会,为家族做出表率。在我们生活和工作的范围内,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时刻把为人民服务,当好人民的公仆当做自己终生追求的目标,把为国家、人民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做最大的“仁”和最大“义”,只有这样,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前进,我们也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纲领。

                                                  曾宪华  2022年12月18日

 

一键分享到:
上一篇文章 沉痛悼念广森版主
    
下一篇文章 为寻找广东省人和村曾智灵后人…
回到列表 打印本文 回到顶部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不存在。

本站内容版权归《曾氏宗亲网》所有,如若引载,请注明出处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 - 2015 曾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0983号 站长:曾广宾 法律顾问: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