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首页 宗亲投稿 曾氏族谱 曾氏纲要 论文特辑 曾氏名人 宗圣曾子 家族要闻 曾氏典故 关于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论文特辑 -> 中华曾氏祖根地考论

 
 
     
中华曾氏祖根地考论
 
 
作者 曾昭演 来源 曾氏宗亲网 发表 2012-5-17 17:45:04 人气 31745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字号   
    “中华曾氏祖根地”在河南方城的所谓“认证”,在语法和理据都是严重错误的!所谓的专家认证,是基于利益驱使作秀行为而已。

    “中华”,河南本来就是中原华夏之地,在本土上加“中华”,已经是多此一举。就像亲生父亲介绍儿子给朋友认识,在其名字前带姓介绍一样,是缺乏常识性的行为。例如河南朋友,在河南境内自我介绍的时候,是不是都说:“我是河南省某某地名某某”?  冠以“中华”,那繁衍海外远离中原华夏的就拒之门外吗?是“中华”的才入围了? 这些是自大狂意欲夸大其词而忘记语法法则的败笔而已。    

    “曾氏”,众所周知,所有历史典籍均一致认同当今曾氏源出姒姓鄫国(在今山东省苍山县、有故城遗址存)世子巫之后,公元前567年巫公亡国投奔鲁国才因怀念古国,以鄫国之“鄫”去邑为“曾姓”(其意是国已不存,去邑为姓),曾巫是为今所有曾氏始祖。而自大禹、少康、曲烈至巫公(奔鲁前)均为姓姒。其时对鄫国历代世子称“鄫子”、“鄫子某”等均是对子爵封国继承者的尊称,或说简称,而不是姓“鄫”。严格来说,曾巫是“姒姓曾氏”第一人!但至今姓氏的概念合一,已经很少人分得清姓与氏的来历了。

    “祖根地”,顾名思义是祖父或以上先辈居住地、发祥地,即住上三代或以上即对第三代裔孙成立“祖根地”的意义。一般而言,“祖根地”指历代先祖每次迁徙后定居的地方,且在此繁衍过数代,随后外迁子孙后裔则称此地为祖根地,其意为本支其祖其宗根源之地也。

     基于曾氏最早的姓“曾”第一人曾巫,视为今曾氏始祖,他避难迁居于鲁国才由“姒”改为“曾”,才有当今的曾姓曾氏。观存世的曾氏谱牒,也没有记载有曾姓先祖在春秋战国期间衍居方城县。所以“曾氏祖根地”一定不会在河南方城!!!不是姓曾的居地,何来“曾氏祖根地”的称谓。

     所谓的“砖家”,连基本语文法则也不懂,更谈不上尊重历史史实了。名、利面前,无道可言。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山东苍山县鄫国为姒姓子爵封国,始封于夏,最早的始封地史无详载、无考。河南方城县缯国为姬姓侯国封国,与湖北随州曾国同为周天子姬姓一族,均为周代所封。至今也没有任何资料记载有方城缯国和随州曾国君主以及后人有姓曾的记录。

    能够称“曾氏祖根地”的地方:巫公居鲁国故地; 蒧、参二公所居之山东武城;以及下面各支派始迁祖衍居地。

    对于河南方城而言,大力发展曾氏文化,是值得所有曾氏兴幸的事。建曾氏祠堂、曾氏文化堂馆,弘扬传统文化,是功垂后世的善举。可是刻意歪曲历史,牵强附会概念性的术语、词汇来误导曾氏族人,以致欺骗不明真相的世人,那是不可取的。

核心提示:

    曾、鄫、缯三个古代封国地处位置不同,受封年代不同,国主姓氏分别为姒姓和姬姓。当时均没有姓曾、鄫、缯的姓氏存在。国名与姓氏有着根本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

    有人说:“巫公也有先祖的啊!”——谨记:巫公有祖,但不姓曾!故巫公之前历代先祖不存在曾氏祖根的概念!

 

附:

上图:明朝吕兆祥撰《宗圣志》印证巫公亡国奔鲁后始姓曾氏。



《峄县志》载:鄫,古国名。夏少康封其仲子曲烈于此。其故城位于今苍山县向城镇鄫城村。


按:今河南南阳市方城县:方城,春秋楚地,因楚时修筑的长城叫方城而得名,秦于此置阳城县,汉改称堵阳县。北魏始县方城县,后废置无常,至宋复置。金于此置裕州,领方城、舞阳、叶三县。明废方城入州。明清均属南阳府。民国二年(1913年)裕州废,复置方城县。明清无方城,故无《方城志》、有《裕州志》存世。

    以上资料可证于春秋战国期间,苍山的姒姓子爵封国“鄫国”与方城的姬姓诸侯封国“缯国”、湖北“曾国”在很长时间内并存,其两国的渊源来历均异,不能混谈,意图蒙混。

一键分享到:
上一篇文章 思想决定行动 我们宗亲须不为物…
    
下一篇文章 珍惜氏族厚重 莫可慕华失实
回到列表 打印本文 回到顶部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不存在。

本站内容版权归《曾氏宗亲网》所有,如若引载,请注明出处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 - 2015 曾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210983号 站长:曾广宾 法律顾问:曾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