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乡大界曾氏祖源是不可考的
主修是曾约农在五修族谱的"凡例"中说"三十三派祖丞公三子珪、旧、略,
据《云溪谱》:略公十七传至霸公(一作坝公)迁衡阳,又六传至祖仔公。
据《翰博谱》:珪公十二传至霸公,又十一传至祖仔公。
两谱不符。明清两代《翰博谱》为朝廷优免曾氏差徭户役所依据,且昭穆秩然,垂丝不紊。《云溪谱》则讹脱显然,垂丝屡中断,今从《翰博谱》。",
"凡例"的交待是值得称道的,诚实地说明了《大界曾氏族谱》所叙述的世系源流有一部分是"从"《翰博谱》,即从"宁乡曾氏通谱"抄过来的。
如此看来,始修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至雍正五年(1727)。二修嘉庆五年(1800)。最初两次修谱都是按《云溪谱》。三修道光十四年(1834)至道光二十年(道光十九年十一月,曾国藩还陪同叔父到宁乡参阅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曾衍(泳) 所修的宁乡曾氏通谱,)。三修主修曾骥云是在参阅了宁乡曾氏通谱后对旧谱进行了"正讹补阙",谱名由(湘乡)《大界曾氏续修族谱》改成《武城曾氏衍湖南湘乡大界三修族谱》,清晰了世系脉络,因此,三修之后都是按《翰博谱》。
《云溪谱》是接略公的,则是略公之后裔,而《翰博谱》是接珪公的,则是珪公之后裔了。
所以,湖南湘乡大界曾氏祖源是珪还是略是由曾骥云与曾国藩两叔侄随便决定的。是不可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