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情况
楼主
  • 头像
  • 级别
    • 积分68
    • 经验377
    • 文章67
    • 注册2005-12-22
    [原创]四川资中曾令骐(曾训骐)注译老祖宗曾子《大学》(5)
    【原文[SIZE=3]7】[/SIZE]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SIZE=3][COLOR=#0000ff]“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SIZE][/COLOR]

     

    【注释】

    1.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至,接触到。其,自己。辟,同譬,由此而与自己联系起来考虑。

    [SIZE=3]1.哀矜  怜悯,同情。[/SIZE]

    [SIZE=3]2.鲜  少,少见。[/SIZE]

    [SIZE=3]3.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硕:大,肥壮。[/SIZE]

     

    【题解】

    要[SIZE=3]“齐家”必须先“修身”,怎么修身呢?除了“正心”之外,还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一个人必然能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有值得自己去亲去爱的,此时便需要想一想他为什么能得到人的亲爱,然后自己尽心尽力学习;有值得自己去敬畏的,此时便需要想一想他为什么值得人们敬畏,然后自己尽心尽力学习;有被人所厌恶的,此时便需要想一想自己是否也有相似的被人厌恶的缺点或毛病,然后加以纠正或弥补;有被人怜悯爱惜的,此时便需要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被人怜悯同情,然后使自己尽量避免成为被怜悯同情的人;有被人鄙视怠慢的人,此时便要想一想自己是否也有被人鄙视怠慢的缺点错误,然后加以改正。这也就是“为己”之学,就在这样的不断学习之中,我们也就能不断完善自己。[/SIZE]

    我们大多数人一般做不到上面所说的这一点,实际上不是做不到,而是做不做的问题。我们总是知道喜欢某一个人,却不去想如何把他的优点变成我们自己的优点,从而减少我们自己的缺点;我们总是知道厌恶某一个人,却不去想如何避免他的缺点而使自己不被人厌恶,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天下之人众多,君子却很少,原因也就在于此。并非成为一个君子多么困难,而是因为我们总是自己不知道[SIZE=3]“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再者,我们喜欢一个人,常常不顾其不好的一面;我们厌恶一个人,常常连他的好处也埋没了。这是一种偏爱。当我们用偏爱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时候,家庭便难以和谐,更难以与邻居和谐相处;当我们用偏爱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百姓的时候,国家便难以和谐,更难以邻国和平相处。齐家、治国,这与一个人的修身是同样的道理。[/SIZE]

     

    【译文】

    所说的要使士大夫封地内的百姓有见贤思齐之心,在于修养自我之身,其意思是,人接触到自己感到可亲可爱的人就要想一想自己该怎么做,接触到自己所认为鄙视和厌恶的人就要想一想自己该怎么做,接触到自己所敬畏的人就要想一想自己该怎么做,接触到自己所怜悯、同情的人就要想一想自己该怎么做,接触到自己所傲视或不愿理睬的人就要想一想自己该怎么做。所以,看到自己喜欢什么,就要知道自己的不足或错误;看到自己厌恶什么,就要知道自己如何使自己更完美。这样的人天下很少见。所以俗语有句话说:[SIZE=3]“没有人知道自己子女的邪恶与不足,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庄稼茂盛而高大。”这就是说自身不加修养就不能因此而使士大夫封地内的百姓有见贤思齐之心。[/SIZE]

     

    【原文[SIZE=3]8】[/SIZE]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SIZE=3][COLOR=#0000ff]“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SIZE][/COLOR]

     

    【注释】

    1.如保赤子  出自《尚书·周书·康诰》:长之养之[SIZE=3],如保赤子[/SIZE]。

    2.偾事  败事,坏事。

    3.尧、舜  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两位 领袖,即尧帝和舜帝,历来被认为是圣君的代表。帅,同率,率领,统帅。

    3.桀、纣  桀,夏代最后一位君主。纣,即殷纣王,商代最后一位君主。二人历来被认为是暴君的代表。

    4。所藏乎身不恕  恕,即恕道。孔子说:[SIZE=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SIZE]论语[SIZE=3]·颜渊》[/SIZE])意思是说,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让别人去做,这种推己及人,将心比己的品德就是儒学所倡导的恕道。

    5.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引自《诗经·周南·桃夭》。

    6.宜兄宜弟  引自《诗经·小雅·蓼萧》: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7.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引自《诗经[SIZE=3]·曹风·贰R馕饺菝簿僦棺匮纤啵晌姆焦业谋砺省?/SPAN>仪,仪表,仪容。忒,音特,差错。[/SIZE]

     

    【题解】

    要想治理好诸侯国,需要从提高士大夫的道德修养开始。一个连自己的封地也治理不好的人,不可能会把一个诸侯国治理好;一个连自己的家族问题都处理不好的人,不可能会把一个国家的事情处理好。实际上,士大夫治理封地、个人处理好家族事情,与诸侯治理国家是同样的道理,只不过是把治理封地、处理家族事情的原则推广到更大的范围而已。

     

    把如何孝敬父母推广到对待国君之事上,把如何对兄长谦虚的原则推广到对待尊长之事上,把对待子女的慈爱之心推广到对待民众之事上,治理国家的方法也就知道了。孝敬父母,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只顾顺从父母,而是真诚地敬重父母,同样道理,对国君也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只顾顺从,也只是依据本心而真诚地对待国君。对待尊长、对待民众,也只是需要诚敬之心。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SIZE=3]”,桃花之美,不求妖艳以诱惑人,只是自然而然地开放,好比一个人自己修养得好,不是为了炫耀自己,人们自然就信服。因此,无论是谁,要得到人们的信服与尊重,都需要以自我的修养为基础。桃树花叶相映衬才能繁茂,好比夫妻和谐相处。桃花不好,只有叶子繁茂,结出的桃子也不会好;叶子不盛,只有桃花鲜艳,终究难以长久。没有修养的男子,不是妻子可依靠的配偶;没有修养的女子,难以得到丈夫的尊重。因此,无论男女,要想使家庭和谐,必须重视自我的修养。没有自我的修养,夫妻关系处理不好;夫妻关系处理不好的人,没有资格去教化国人。[/SIZE]

     

    兄弟之义,好比手足之情。在孩童时期,爬行的时候,本来是手足并用的,但是,一旦能够站立行走,便有了上下的分别。手虽在上,却不能说比脚更重要;足虽在下,却不能说比手卑下;手足相互协调行动,才能保证做事能做好。因此,兄姊虽然年长,不能自傲;弟妹虽然年小,无须自卑;兄弟姐妹互相爱护、支持,家庭才能和睦。兄弟都是同一父母所生所养,如果兄弟之间相互攀比,那么,父母不可能幸福,家庭不可能和谐。因此,兄弟姐妹能够和睦相处,才有资格、有能力去教化国人,以便使得官员之间、邻里之间和睦相处。

     

    父慈子孝,兄弟和睦,家庭由此得以和谐。每个家庭的和谐,是使国家和谐的保障。作为父母,自己做得不端正,却去单方面责备子女,是父母的过错;作为子女,自己做得不端正,却去怨恨父母,是子女的过错。兄长自己做得不端正,无法指正弟弟的错误与不足;弟弟自己所做得不端正,无法劝说兄长的错误与不足。兄弟各自站在自私的立场看问题,在对父母尽孝道的问题上互相攀比,结果将会使父母受到伤害。只要父母受到伤害,无论是兄长的错误,还是弟弟的错误,受到伤害的都是自己的父母。把这个道理推广到治理国家上,可以说,君不正、臣不正,受到伤害的都是国家和百姓。因此,任何人都不能放弃自我的修养。

     

    【译文】

    所说的要使诸侯国得到治理,一定要先使士大夫封地内的百姓有见贤思齐之心,其意思是,对于士大夫不能行教化却能够教化众人,没有这样的事情,所以,君子不离开自己的封地却能使诸侯国的教化风行。孝道,是用来在君王之下做事的原则;悌道,是用来在长者之下做事的原则;慈爱,是用来差使众人的原则。《康诰》中说:[SIZE=3]“就好象保护婴儿一样。”心中真诚地这样去做,即使不能完全达到也相差不远了。没有先学会怎样生养子女然后再出嫁的事。一个士大夫能在封地内推行仁政,一个诸侯国就能有仁政振兴;一个士大夫能在封地内推行谦让,一个诸侯国就能有谦让之风盛行;一个人用贪婪乖张的态度行政,一个诸侯国会因此而造成混乱。修身治国的关键也就在此。这就是说一句话可以败坏事情,一个人也可以使国家稳定。帝尧和帝舜用仁道率领天下人,因而民众随后效法他们;夏桀和商纣用残暴之行带领天下人,因而民众随后仿效他们。执政者所下达的命令违背本心本性所喜欢的,因而民众就不会服从。因此君子自己有仁善的行为,然后再去追求别人也能拥有仁善;自己没有不仁不善的行为,然后才能再去责备别人的不仁不善。自身所存之心就没有宽容,却能使别人能够明白道理,没有这样的事情。所以治理国家在于要先使士大夫在封地之内能够见贤思齐。《诗经》中说:“艳丽桃花放,绿叶相簇拥。此女得归宿,家人乐融融。”能使家人乐融融,然后可以教化国人。《诗经》中说:“兄弟相和睦。”兄弟能和睦,然后可以教化国人。《诗经》中说:“仪容端正无差错,四方各国由此正。”一个人能够被父子兄弟所效法,然后民众才会效法他。这就是说治理诸侯国在于使使士大夫封地内的百姓能见贤思齐。[/SIZE]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自由撰稿人。出版《周恩来诗歌赏析》,散文集《梦游历史》、《破碎的星空》,发表文章近800篇。《朱德诗词赏析》即将出版。
    Powered by LeadBBS 9.2 licence.
    Page created in 0.0156 seconds with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