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机缘巧合,回忆往事 2025年1月7日,很偶然地和82岁的爷爷开玩笑说去乐山旅游,爷爷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平时的爷爷生活节俭,向来是不喜欢出门旅游的。这次的“一时兴起”,让我追问其缘由。和爷爷的交谈中,他才讲到他与堂弟的故事: 解放前夕,整个家族能力有限,堂弟一家被迫在乐山五通桥定居。爷爷年轻时候曾去过一次堂弟家,依稀记得“住在岷江边上,在东风电机厂上班”,后来一直有书信往来,只是那时候的大家都生活不易,为了生存而努力奋斗着,慢慢地断了联系。只记得那时候堂弟对自己很不错,自己想找到堂弟,证明他的大爷一家还留有后代。

二、初到乐山,寻亲未果 1月8日一大早,我们一起从内江市威远县出发前往乐山市五通桥,人生地不熟的我们,直接导航去了岷江边,可是经过40年的变革,早已不是爷爷曾经见过的街景了!询问了竹根派出所、岷江社区、东风电机厂门卫、当地居民,大家都非常热心地帮忙查询,但是天不遂人愿,最终没能找到。 爷爷说堂弟曾经带他去了乐山大佛,于是我们故地重游了一番。

三、借助网络,寻找亲人 晚上11点回到家后,我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搜索五通桥相关消息,四处留言。 功夫不负有心人,3月7日,在五通桥地区长大的曾波宗亲,在抖音上看到了我的留言并与我取得联系。在曾波宗亲的帮助下,我了进入了“天下之曾一脉相承嘉州”曾氏宗亲群,并在群里发布了寻亲消息。

四、天下之曾,一脉相承 在群里发布寻亲消息后不久,曾艾宗亲联系了我,带来了我爷爷堂弟曾国华的消息。我和爷爷交流之中由于年龄代沟,获取到的部分信息也许不准确,曾艾宗亲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个问题。于是主动提出和我爷爷联系,通话后快速锁定了爷爷堂弟所在的工厂及居住地信息。 在后来的一周里,曾艾宗亲不断地四处帮忙联系打听,最终和安怀宗亲一同去308厂区找负责人事的郭总帮忙查询到了档案资料。3月26日中午,安怀与曾艾两位宗亲找到了爷爷的堂弟曾国华本人! 在宗亲们的帮助之下,3月26日下午,爷爷与其堂弟在五通桥成功重聚。时隔四十多年光阴,乡音未改,但头发都已花白。



五、写在最后 (一) 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 《曾子·制言》中提到,人如果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就很难取得成功;一匹马如果没有其他的马一齐拉车,就不能快速前行。此次如果没有大家的帮助,我个人根本无法短时间内寻到亲人。诚挚感谢(不分先后): 1.曾氏宗亲网、宗亲群:感谢各位领导及宗亲,创建了宗亲群,让远在他乡的亲友们有机会能够团聚。从没有觉得自己姓氏有特殊之处,通过此次寻亲之旅,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归属感,也为“曾”姓而骄傲自豪! 2. 曾波宗亲:在看到寻亲消息时没有选择漠视,主动联系我,帮我找人打听。一直鼓励我,说很多人都通过宗亲群都找到了亲人,让我不要灰心。 3. 曾艾宗亲:四处托人打听,敏锐地察觉到了我发布寻人信息的问题之处,及时与我爷爷取得联系,认真负责地帮忙寻亲。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4. 安怀宗亲:百忙之中抽空与曾艾宗亲一起驱车前往厂区,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为素未谋面却同是“曾”姓的人寻亲。悉心地分享曾子文化,告诉我要“百善孝为先”。 感谢廉洁无私又认真负责的您们:在寻到亲人的时候,本想小红包感谢各位宗亲,宗亲们的反应都是:“大家都是一家人,这个钱我肯定不能收,你能找到家人我们也替你开心。” 再次诚挚感谢每一位帮助了我们的人们,感恩遇见,感谢相识。

(二)路虽远,行则将至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希望正在寻亲的大家,不要放弃希望,坚定信念,行善事结善缘,终有一天能寻到亲人!

|